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立心教育”校长论坛开讲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信息化时代如何激发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日举行的天心区第一届“立心论坛”之校长论坛上,该区10位校长以“讲述教育故事”的形式,分享了“三问导学”具身学习模式在学校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立心教育”的初心。

天心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伟介绍,近年来,天心区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努力营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生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林暘 摄

  学校教育如何尽快实现工业化时代的同质化教育向信息化时代的个性化教育转型?如何尽快实现教师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支持引导服务来转型?“我觉得您在课堂上讲多了。”雅礼书院中学校长李宏以充满“火药味”的开场,讲述了学校一名资深骨干教师从把控课堂、主宰课堂,到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转变。“学生学得懂、讲得出、做得出题、解决得了问题的课,就是有效果的课;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学科素养能得到提升的课,就是有价值的课。”李宏介绍,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创新教育实验学校,雅礼书院中学一直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探索和实践。在学校智慧课堂课题组的带领推动下,雅书智慧课堂“三段八步”教学范式正在努力真正让学生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

论坛上,天心校长们带来的精彩教学故事生动诠释了“立心教育”的本心。

  “在我们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里,有很多和我们通语言的植物,这里面藏着通心意的教育故事。”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校长王瑛分享的故事温暖而有力量。救助一株辣椒树,孩子们从一棵植物感受生命、劳动、美术、语文教育的魅力;一株即将开放的风雨兰,成为老师与学生探讨责任与生命意义的桥梁;“向日葵之约”串起长沙、邵阳两地孩子点对点帮扶的大自然劳动教育。“心语·物语”课程是该校近年来倾心打造的“双语·攀登”特色课程的分支,是天心区“三问导学”具身学习引导下的校本课程探索与实践。课程以学科融合为特点,以学生生命的探求为契机,以课堂教学、课间活动、课后实践为教学场景,引导孩子们以物传心,以语达意,学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悟生命,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善于提问将成为人的一种核心能力。”湘府英才小学校长杨宗军说,他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低年级时总会围着老师不停追问“为什么”,可孩子越往高年级提问反而越少了。“是谁偷走了孩子们善于发问的天性?”带着这样的疑问,杨宗军带着现场观众“走进”一堂活力十足的曲棍球课。“我们认为学科教师‘各自为政’的学科壁垒和追求‘标准答案’的学生离身学习状态是主要原因。”在一次体育课中,曲棍球成功引起孩子们的好奇。于是,“如何自制曲棍球?举办一场曲棍球比赛要解决哪些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被孩子们提出,又交由孩子们讨论、执行解决。“勇于提问比问题本身更珍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给孩子们提供表达的机会,鼓励孩子们‘敢问、想问、善问’。”他说。

以高质量课堂建设,助力立心教育高质量发展。

  天心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伟介绍,近年来,天心区坚持以国家级实验区建设为核心,以课程改革和智慧五育为抓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努力营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生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立心教育品牌在全省推广,相关的案例入选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三问导学具身学习模式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了中国教师报课堂改革十大样本。天心区课程教学改革经验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经验,被教育部课程教学研究所典型推荐。“校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引领者,也是实践者。不仅要在战略上把握方向,更要在实战中展现作为。”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推进三问导学具身学习模式在全学段全学科全方位的创新实践探索,以高质量的课堂建设,助推立心教育高质量发展。

  《湖南教育》主编赖斯捷及《新教育评论》执行主编余孟孟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进行了精彩点评。

【作者:张炎炎】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教育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