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他们是最受欢迎的人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沙丽娜 赵晓华)她是援非的“开荒医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成功实施了上千台手术,帮助很多非洲孩子平安来到世界,被当地女性称为“最信任的人”;他们不仅仅治病救人,并为非洲医院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和制度,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今日,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开幕。湖南多位医生回忆起自己援非经历,不禁心生感慨:“我们和非洲人民守望相助,那段经历让人难忘。”

  开拓:“开荒医生”帮助千余非洲孩子平安降生

  已90岁高龄、曾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主任的张友明回忆,60年前,她和医疗队员一行13人来到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开展医疗援助工作,那是中国向非洲派出的第一支医疗队。

  1963年,刚刚独立的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医疗卫生系统极度脆弱。无奈之下,阿尔及利亚政府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希望其他国家伸出援手。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率先响应,从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等地遴选了13名医疗队员,作为中国第一批援非医疗队赴阿开展援助。

  张友明当年还只有30岁,儿子才两岁多。当时,张友明和队友们辗转近20天,才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当地百姓说的是阿拉伯语,还有少数病人说法语。为了攻克语言不通的障碍,她白天上手术台做手术,晚上学习法语和阿拉伯语,为了更好地和当地百姓交流,她在白大褂里揣着一本语法书,有空便会翻上几页。

  1963年年底,张友明收治了一名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产妇。这名产妇大出血,生命垂危。张友明使尽浑身解数为这名产妇成功实施了手术,保住了产妇的性命,让她的孩子平安降生。后来这名产妇给孩子用阿拉伯语取名意为“中国人”。张友明说:“她知道我是中国医生,她希望孩子记住是中国人救了他们母子的性命,所以她给孩子取了这个名字。”

张友明教授(后排中间)与当地接生的儿童合影。

  接力:长沙医生收获非洲人民最朴素情感

  1973年,湖南省开始组织首批援非医疗队赴塞拉利昂。18名队员中,湘雅二医院占了6名。中南大学副校长、湘雅二医院院长黎志宏介绍,60年来,湘雅二医院累计派出25批共60人赴塞拉利昂、津巴布韦以及阿尔及利亚开展援助工作,涵盖内科、外科、儿科、感染科、麻醉科、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等,是湖南省参加援非工作最早、派出人数最多的三甲医院之一。

  85岁高龄的骨科教授李贺君翻开厚厚的相册,用指尖抚摸着队员的合影说:“这是麻醉科肖律丞教授,这是秦爱中护士长,这是眼科的徐立教授,这是心内科施作榕教授……”

李贺君教授(右一)为当地非洲骨折民众进行包扎固定。

  当时的弗里敦市,终年蚊虫滋生,疟疾肆虐,当地百姓习惯吃手抓饭和生冷食物,更易滋生疾病。

  与糟糕环境相对应的,是十分稀缺的医疗设备和人才。“当时,塞拉利昂医护人员只有几十人。”李贺君说,在短时间内,医疗队们迅速将我国援建的全套医疗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包括药品、检验设备、放射科机器、用品、手术室的改建、手术无影灯、手术床的安装、手术室的机械、消毒准备等各项工作。

  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接诊的病人来自塞国各地,甚至还有来自邻国的病人。每当看到门诊台前那挤满的人群中,无数双眼睛满含对健康的渴求和对医生的敬意,让李贺君和他的队友们感到一份职业的神圣和自豪。

  在一代代医务人员的接续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来到医疗队所在的医院,并康复出院——2016年3月31日,超声科谭宜医生和儿科医生一起诊治了塞拉利昂首例风湿性心内膜炎所致二尖瓣病变。

  2016年6月28日,骨科副教授唐琪在护士张晓和麻醉医生的配合下,为17岁塞国少女梅斯进行了塞国首例全显微镜下血管瘤切除手术。

  2018年7月4日,普外科教授段伦喜为塞拉利昂患者成功实施了首例高位硬膜外麻醉下右乳巨大肿块切除、保留乳房手术。

  2022年2月25日,妇产科副教授喻玲为华人产妇开展当地首例无痛分娩,顺利诞下健康宝宝。

  2023年3月23日,甲状腺外科副教授张磊屹在当地开展了首例复杂踝关节损伤修复及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因“光明行”创新项目4次赴非的眼科教授李芸,最开心的时刻便是为患者揭开纱布的那一刻。前一天所有接受手术的病人,都要在第二天早上由李芸和队友揭去纱布。“他们看到我的那一刹那,有的会对着我大笑,有的对我竖起大拇指,有的会使劲和我握手,还有的站起来和我拥抱。”

患者白内障手术重见光明,激动地抚摸主刀医生李芸的脸庞。

  为当地民众带来健康所收获的最直接、最朴素情感,让一批又一批援非医务人员的艰苦、孤独和付出,都变得值得。

  造福: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感谢!”这是当地医护人员与援非医生交流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

  2016年2月和6月,湖南省向塞拉利昂分两批派遣了20名医务人员作为中国(湖南)第十八批援塞医疗队。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高级临床工程师滕朝宇任队长同时兼任中塞友好医院中方院长,参与医院事务管理,协助塞方改进管理、创立特色科室,希望把这所医院建成“西非最好的医院”。

  滕朝宇和队友们都意识到,在这里,他们存在的最大价值,不仅在于完成了多少例高难手术,而更在于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

  教学演示、手术带教、技能培训……医疗队先后开展了30多次授课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传、帮、带”医疗教学工作,覆盖500多人,培训了40多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基本上都能够独当一面。

  中塞友好医院的当地医生还给他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李小龙”。“是中国医生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化验室医生。”李小龙说,自己已经可以熟练操作医疗设备,独立完成多种疾病的临床检测和分析。

  “最大的工作不是手术,而是一次至少在一个地方建立起了一个白内障手术中心。”四次入非的李芸也有同样的体会,她在出发前编写了专门的培训教材,在当地进行手术带教、为当地医学生开展眼科教学及与当地医生的学术交流。

  记者从湖南省卫生健康委获悉,多年来,湖南共派出援外医疗队员55批677人次,先后实施了“光明行”、妇幼健康工程、对口医院合作机制等援外创新项目,诊疗患者逾100万人次,为非洲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结下了深厚友谊,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作者:徐媛 沙丽娜 赵晓华】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健康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