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回家后,衣服要消毒吗?你关心的消毒问题,这里都有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媛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顺义区,辽宁省大连市,江苏省常熟市等地陆续通报了韩国服装疫情事件,病例均与韩国服装有关。一时间“衣服也可携带新冠病毒”成为关注热点。外出回家要不要给衣服消毒?疫情期间怎样正确消毒?应避开哪些消毒误区?昨日,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童德军教授。

  低风险地区不必消毒身上衣物

  “衣服是可以携带病毒的。传染原或感染者如果污染了布料等物品,病毒在物品表面可以存活一段时间。如果直接通过快递等途径,很快到达了能引起接触感染的环境,人接触到这些衣物就可以造成感染。”童德军介绍,虽然有新冠病毒“物传人”的病例,但这不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疫情期间,不网购和外出采购来自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各类商品,采购回物品后适当放置一段时间,快递物流企业按要求做好消杀工作,市民就不必过分担心。

  目前有研究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光滑物体表面的带毒留存时间比原始毒株更强,甚至长达7天。“这意味着病毒变异后在外环境中生存时间更长。目前病毒的存活时间还没有进行大批量研究,在不同的物体表面以及环境温度、湿度、当地气候等各个方面都是影响病毒存活的因素。新冠病毒究竟能够存活多久,仍需更多验证。”童德军认为,了解到病毒有一定的存活时间,收快递包裹时,要戴好口罩、一次性手套,可携带75%的酒精或消毒湿巾等消毒用品。收到快递后,先把外包装用酒精喷洒消毒,然后在通风的环境下拆开外包装。拆开完以后,物品如果不急用,可以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使用。取件时不用手触碰眼口鼻。“最重要的是拆快递后一定要做好手卫生,国内有病例就是从忽视手卫生的人群感染后传播开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家已经养成了出门戴口罩、回来勤洗手的好习惯。可身上的衣服不可能随时清洗,似乎防不胜防,外出回来是否需要给衣物消毒?童德军表示,不在疫区内,身处低风险的地区,衣物消毒没有必要,平时回家后,换下来的衣服挂在通风处即可。

  如果担心衣物可能被污染,可以选择家用的紫外线消毒灯照射30分钟,或用具有消毒效能的洗衣机清洗。有些人用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洗,84消毒液有很强的腐蚀性,非专业人士不建议使用,使用时要注意浓度及使用方法。“不提倡用消毒液喷洒衣物。这是因为酒精无法覆盖衣物全部且粘在衣服上很快就挥发了,达不到消毒的效果。含氯消毒剂喷洒在衣物上也会挥发同时对衣物有腐蚀,氯气在空气中还能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童德军说。

  能用物理方法就不用化学消毒剂

  自疫情出现,家庭消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一些市民也陷入了消毒的误区。

  有人回家后全身喷洒消毒剂、有人对口罩喷洒酒精、有人对汽车轮胎进行消毒、有的人在加湿器当中添加消毒剂……童德军认为,这些行为完全是在做无用功,甚至有害身体。

  “家庭没有明确受到污染时,原则上不需要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保持日常清洁即可。”童德军建议,在有本地疫情期间,日常接触频率较高的门把手、手机、儿童玩具等表面,可使用75%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户外穿戴衣物、鞋底等没有必要喷洒消毒剂消毒,放置在屋内固定位置即可。消毒防护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如果所在小区没有新冠病例,家里也没有客人到访,没有需要自我隔离的疑似症状,只要做好日常清洁即可,无需每天消毒。

  同时,并非所有消毒剂都能消灭新冠病毒。灭杀新冠病毒的消毒产品,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就是75%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含氯消毒液)。其他专门医用的或者工业消毒剂并不建议家庭使用。更不要自制消毒剂,两种以上的消毒剂混合使用,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可能造成伤害,比如84消毒液和酒精混合后产生的氯气,会刺激并损伤呼吸道,达到一定浓度甚至致人死亡。一般人根本无法掌控好比例和相应的化学反应,容易发生危险。

  对物品的消毒,童德军建议,能用物理方法消毒就不用化学消毒剂。在医院,无菌物品消毒灭菌,尤其是手术使用的手术器械,首推的就是高压蒸汽物理灭菌的方法,既经济又有效,同时不会造成副作用。日常生活中,应首选光、热、蒸汽等物理方法杀灭病原体。例如餐具,就可以尽量选用热水冲洗、消毒柜消毒等方式,避免使用消毒液。

  全身消毒属于过度消毒

  疫情之下,曾有小区自制消毒通道,将消毒液雾化喷洒,对外出市民、自行车、汽车车身进行消毒。有的市民对此在朋友圈感叹“好有安全感”。对此,童德军表示,其实这样的消毒通道不仅伤身而且无效。

  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呼吸道有非常大的损伤,对汽车部件也会产生腐蚀。消毒剂需在合适浓度且达到一定作用时长,才能起到消毒效果,消毒通道、消毒屋内短暂停留,消毒效果极其有限。普通民众因日常外出而全身被病毒污染的可能性非常低,全身消毒行为属于过度消毒,不仅起不到相应的作用,还会对人畜及环境产生危害和污染。

  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在室外,不应对空气消毒,而是瞄准病毒经常“光顾”的扶手、座椅、门把手、电梯按钮、卫生间等部位或地点做消毒,才有意义。

【作者:徐媛】 【编辑:李卓卓】
关键词:疫情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