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进入主汛期 长沙疾控提醒重点防范两种传染病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放 通讯员 赵锦)今年春季湖南降水偏多,每年4月至9月为湘江流域的汛期,其中5月至7月为主汛期。长沙市疾控中心提醒,长沙已进入主汛期,降雨持续、天气湿热,利于病菌繁殖,感染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传染病的风险升高,市民朋友要注意防范。
肾综合征出血热(关注指数★★★★☆):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通过携带汉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如尿、粪和唾液污染环境或食物等,人体主要以气溶胶吸入、被鼠咬伤、破损伤口接触或消化道食入等方式感染。感染汉坦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出现“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部、颈部、上胸部皮肤潮红)等流行性出血热特有的表现。
灭鼠、防鼠是预防和控制该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市民应该注意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在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期间,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经评估后对高危人群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应急接种,是预防控制流行性出热的有效措施之一;市民若出现发热、“三痛”、“三红”等临床表现,要及早就医,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关注指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眼病,传播快,多发于夏秋季。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及其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主要通过眼-手-眼或眼-污染物品-眼传播。红眼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2~48小时内发病,发病两周内传染性最强。患者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异物感,眼刺痛、有烧灼感,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目前红眼病无疫苗可预防,亦无特殊治疗药物,预防红眼病重在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市民应注意眼部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卫生,不要用手揉擦眼晴。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眼药水等日常生活用品。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以免传给他人。病人接触、使用过的物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