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十同”目标,长株潭未来5年这么干!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树源)为全面落实《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发挥长株潭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中的核心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5万亿元以上,城镇人口达到13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8万元。形成3个世界级产业集群。轨道上的长株潭基本形成,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成功构建。森林覆盖率达56.8%,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以上,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万元以上。

  《行动计划》提出了中心区、都市圈、城市群三个发展层级,要求强化长株潭中心区带动能力,着力提升长沙省会城市首位度;同时扩大对浏阳、宁乡、醴陵、韶山等区域的经济吸引力和产业集聚力;并以长株潭三市为中心,统筹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形成“3+5”城市群联动发展,建设长江中游最具活力的城市群。

  《行动计划》对长株潭一体化的“十同”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合力打造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规划同图:推进规划一体化、城市智慧化、品质国际化

  统筹湘江风光带和滨江地区规划建设

  《行动计划》要求,三市要推进规划一体化,统筹编制长株潭中心区、都市圈规划。加快城市智慧化,建设长株潭智慧城市群,超前布局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共建长株潭海绵城市、韧性城市。促进品质国际化,统筹湘江风光带和滨江地区规划建设,打造长株潭“百里滨水走廊”,科学规划长株潭地标性建筑,规划布局高端国际社区,建设新型消费商圈,支持长沙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设施同网:建设长株潭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物流枢纽和国家智慧能源(储能)中心

  建设轨道上的长株潭

  《行动计划》要求,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长沙“米”字型高铁枢纽、长株潭高速公路网、“四小时航空经济圈”、长沙国际航空货运网络、长株潭岳组合港。建设轨道上的长株潭,统一规划建设长株潭中心区轨道交通,建设长株潭轨道交通西环线工程、“三干四连线”。加强三地主要客运枢纽协调联动,合理布局新建站点。

  建设国家综合物流枢纽,整合三地物流资源,共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空港型国际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国际商品集散地。

  建设国家智慧能源(储能)中心,创新能源管理模式,保障长株潭负荷中心用能需求。

  三市同城:推进长株潭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政务服务同城

  多项民生服务三市通办

  《行动计划》要求,加快生活服务同城,推动长沙地铁向株洲、湘潭延伸,规划建设长株潭地铁网,提高长株潭城际铁路运营效能,研究开通长株潭水上公交和湘江旅游航线。在长株潭率先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推进户籍互认,试行户籍改革。完善社区综治服务、家政服务等综合功能。

  加快公共服务同城,推进电子证照共享互认、跨域通办,推动社会保障统一登记,信息互通,异地办理。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实现“同城待遇”。

  加快政务服务同城,推进三市通办,分批推出跨市通办事项清单。统一土地、房地产抵押登记等办理流程和标准。推动三市货运车辆通行证统办互认。推进政府数据、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评价结果互认。

  市场同治: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市场治理改革、合作模式改革

  三市探索建立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市场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立长株潭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统筹管理机制;健全长株潭一体化引才引智机制;建立长株潭技术交易市场联盟;打造科创湘企上市的孵化平台,加快湘江基金小镇建设,探索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

  推进市场治理改革,加快推动长株潭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协同的市场准入规则。探索建立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规范统一监管标准。

  推进合作模式改革,建立三市战略协作机制,建立协同投入机制,建立合理的财税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机制。

  产业同兴:打造“3+N”先进产业集群

  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将成世界级产业集群

  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三大产业,打造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若干一流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电机电磁驱动、先进材料、信息创新、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产业。着力构建差异化产业布局,编制长株潭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统筹区域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探索以“飞地”“托管”模式共建配套产业园。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基础检测、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法律服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

  生态同建:聚焦“一江一心两岸”重点区域

  建设长株潭生态绿心中央公园

  深化“一江”同治,协同推进湘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强化沿江化工企业整治,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分类管理和升级改造。加强重要水源地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

  严格“一心”保护,优化绿心地区项目准入与审批流程,加快解决遗留问题。实施绿心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绿心生态修复工程、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建设长株潭生态绿心中央公园。

  强化“两岸”修复,深度推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健全城乡垃圾收转运和处置体系,落实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建设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制定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率先达峰目标和行动方案。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减量置换高能耗产能,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鼓励碳中和行动。

  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执法,共同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环境监管执法“三统一”制度。

  创新同为: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高标准建设“两山”“三谷”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支撑,合力争取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在长株潭落地。超前布局重大科学问题领域研究,重点布局前沿关键问题领域,加快建设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长株潭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长沙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文创产业创新中心、株洲功率半导体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湘潭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高水平建设“两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湘江新区,高标准建设“两山”岳麓山、马栏山,高质量建设“三谷”长沙创新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

  建立长株潭主特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施重大科技基础研究专项。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探索实施长株潭地区“全球顶尖科学探索计划”。支持长株潭三市共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

  加快建设人才集聚中心,打造长株潭创新创业升级版,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向长株潭集聚,布局建设高层次人才集聚区,促进人才待遇同享。

  开放同步:推进开放平台一体、招商引资一体、营商环境一体

  建好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

  推进开放平台一体,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高标准建设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建设长株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推进招商引资一体,建立三市招商引资协同机制,支持长株潭共同参与重大招商活动,建立“走出去”协作机制。

  推进营商环境一体,推广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做法经验,共同实施效能提速、实体经济降成本、企业家权益保护、政策落地等专项行动。

  平台同体

  提升长株潭中心区、国家级湘江新区、自贸试验区、产业园区效能

  强化长株潭中心区带动能力,着力提升长沙省会城市首位度,支持长沙县撤县设立星沙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扩大对浏阳、宁乡、醴陵、韶山等区域的经济吸引力和产业集聚力,打造长岳衡经济走廊、长益常经济走廊、长株潭娄经济走廊,加快“3+5”城市群联动发展。

  拓展国家级湘江新区功能,打造为“三个高地”核心功能区、长株潭一体化先行示范区、长沙城市核心增长极和彰显国际风范的一流品质新区。

  扩大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辐射能级,形成“自贸试验区+长株潭开放平台”“自贸试验区总部经济+长株潭生产基地”发展模式。

  推动园区提质升级,支持长株潭国家级产业园区做大做强,进行整合。推进园区特色化发展。

  服务同享:建设国际知名的先进文化高地、中部地区教育高地、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

  三市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加快共享

  打造国际知名的先进文化高地,加快“一路三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推动文化、体育场馆共建共享。全力推进文旅结合,打造旅游品牌,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共建中部地区教育高地,大力提质高等教育,推进高校交流共享。均衡提升基础教育,加快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支持长株潭共同创建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区。

  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规划布局一批重大医学实验室,建设国家医学中心。构建长株潭医疗联合体,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共建湖南省健康产业园、湖南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作者:刘树源】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长株潭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