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丨汝城舞动“香火龙”演绎非遗独特风情

  文/图 记者 李锋 通讯员 陈敏捷

每年元宵节前后,汝城各村都会举行盛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火龙活动,今年正月初三马桥镇石泉村就开始上演,舞香火龙是汝城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闹元宵的传统活动,全县23个乡镇309个村都舞香火龙,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人们带着平安、丰收的期望,积极开展这种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许多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汝城,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美誉。因其保留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被誉为“中国古祠堂之乡”。这种祠堂式的家族香火传承使得另一种文化形态得以千百年来代代相传,那就是香火龙。

 在汝城县各个古色古香的祠堂门口是扎制龙香火龙的好场地

香火龙的用材比较简单,就地取材,有把稻草编制成4厘米粗细的赵公鞭。

一根根竹子,用刀分成竹篾,泉水镇西黄村的欧阳大爷做了几十年了,平时他会用竹子做箩筐,篮子等工艺品

用竹子搭制成龙的骨架,龙头,龙颈、龙身(每节一拱),龙尾,再在规定位置扎上龙足、龙爪

造型成龙眼,龙爪,龙须,龙脊的方法,都是每个村民自己的技巧,,年龄大点的老人们都有自己的编织技巧。

编制赵公鞭的手法也很讲究,这活,大多是经验丰富,手力强大的汉子来做,纯手工的草绳要扎得很紧,龙香才插得稳。

插龙香是先用一根竹签扎了小洞,再插入龙香,龙香插好了,用细竹蔑,固定造型。

  汝城香火龙民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火龙有圆龙、扁龙还有特制的磺龙,长度分为7、9、11拱等,从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最高4米多,最矮也有2.5米。耕植于汝城悠远的农耕文化,其香火龙制作材料以当地所产的稻草、棕叶、南竹、向日葵杆、特制的龙香为主,所用工艺也是当地代代相传的手工扎制工艺。其制作讲究,先用稻草扎成长数百米、直径4厘米粗细的“赵公鞭”待用。按照设计图分节依次用赵公鞭扎成龙头,龙颈、龙身(每节一拱),龙尾,再在规定位置扎上龙足、龙爪和龙脊(圆龙不现足)。龙头结构复杂精美,先生角,次生嘴,依次是龙须、龙眼、龙耳、龙牙、龙鼻、鼻须、龙额、龙珠。环环紧扣,形成整体。待各部分扎成后,沿水平方向于龙身两侧插龙香,每隔2厘米插一支龙香于“赵公鞭”上,用细篾片连接,每支龙香长60厘米,按造型密密匝匝插遍龙香,一共需龙香4万支左右。插好龙香后,在祖祠前将每一节构件用竹竿绳索连接好,装上抬杆,一条完整的香火龙便神形兼具了。

泉水村的欧阳氏家庙,制作香龙的空闲休息时,村民们敲起了锣鼓唱起了歌。

灯笼上的毛笔字由村里的笔杆子李大爷包写了

孩子们插香也很有经验了,十几岁的孩子说他玩做香火龙有六年了。

过去女人们是不可以参加制作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全村。舞香火龙活动成为了全村人喜爱,全村人参与的群众活动。

插遍龙香,包括插成龙鳞,需龙香4万支左右,密密匝匝,十分壮美。

  开阔敞亮的祠堂是扎香火龙最好的场地,村里的老人则是手艺最为精湛的传承者,春节期间外出打工回乡的男人们也是制作的主力之一,妇女们在旁边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工,小孩子则聚在一起饶有兴致地围观,一条龙的制作前前后后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把全村男女老少都粘在了一起,享受这同一个梦想所带来的乐趣,也是同一个宗祠的人们对美好的朴素追求。

舞龙仪式开始前锣鼓,鞭炮迎接来自四方的嘉宾

暖水镇,巷头村的点香火活动开始,戴着草帽的上百名村民打着火把 ,点燃,香龙,香狮,香鱼上的几万只龙香

下午六点迳口村舞香火龙已是开始,首先要到祠堂举行祭祖仪式,设案、焚香、作揖、施叩礼

迳口村的点香火仪式,很是壮观,小孩子最欢乐时光

大的香火龙只能抬起游走,而小香火龙可以多个人在一个小方桌生龙活虎舞耍

  当夜幕降临时,数十声礼炮响彻夜空,四邻八乡的亲友成群结队从各家各户赶来参与和见证这一年一度的全村盛事。舞之前要到祠堂举行祭祖仪式,设案、焚香、作揖、施叩礼,全身红光闪闪的香火龙绕宗祠大门旋转三周,一旋一拜,三拜后沿村内主道和村边游走,经过村民家时,每家每户都会点燃蜡烛、燃放鞭炮烟花,谓之“接龙”,寓意纳祥瑞之气。按规定的路线舞过后,又回到祖祠前,龙首居中,盘成三圈落定,村民纷纷将龙香扯下带回各自的家,顷刻间便只剩龙骨架,接下来便是烧龙谓之“化龙”,“龙归天”。次日清晨将龙灰倒入溪流中,寓“龙归大海”之意。

当香火龙回到指定场地时候,龙香将被人们取下带回家,把祝福,好运带回家

村民扯香后,龙首居中,盘成三圈,即化龙,龙归天。第二天清早,将灰撒人江河,龙归大海

  汝城舞香火龙在元宵节前后延绵不断的在各个乡村举行。

汝城舞香火龙在元宵节前后延绵不断的在各个乡村举行。这是一条小的香火龙。

舞香火龙在汝城有上千年历史了,人们用数万只特制的龙香,做成几十米长的香火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除水灾。

  年复一年,这种文化的传承和信仰,生生不息的点燃和凝聚了一个个村庄、在每个春天来临的时候,祖祖辈辈村民们将最朴素的心愿和最崇高的情感寄寓在这场盛大的仪式中 。

【作者:文/图 记者 李锋 通讯员 陈敏捷】 【编辑:曾茜】
关键词:汝城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