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窑到底是釉下彩还是釉上彩?这位考古学家这样说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尹玮)思贤讲坛第十期《穿越万年时空,解码陶瓷湖南》今日下午在长沙图书馆举行。省考古所副研究员张兴国介绍了湖南陶瓷考古的相关情况。
湖南最早的陶器是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的,这个陶器最新的检测数据是17000至18000年前的产物,支持了考古学界关于陶器起源于中国南方的观点。
成熟青瓷出现后,湖南有三个较为重要的窑址:岳州窑、长沙窑、醴陵窑。岳州窑以青瓷为主,长沙窑的彩瓷产品是唐代对外出口的拳头产品,醴陵窑则是传统陶瓷走向现代的典型代表。
这三大窑址中,长沙人最关心的恐怕还是近在咫尺的长沙窑。长沙窑身上还有很多疑点,比如它和岳州窑究竟是什么关系。有人说,它是岳州窑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张兴国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南唐至初唐是岳州窑的鼎盛时期,其后是长沙窑的鼎盛时期。但长沙窑所在的望城石渚湖一带的制瓷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在此还发现了岳州窑类型的残次品。一般来说,残次品只出现在窑址附近。因此张兴国推测,石渚湖一带曾有岳州窑窑址,所以老专家把长沙窑视为岳州窑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有道理的。
现今资料多说“长沙窑是釉下彩发源地”,但长沙窑究竟是不是釉下彩也是可以争论一番的。老一辈专家基本倾向于长沙窑是釉下彩,但这是靠肉眼判断的,缺少科技检测、仿烧实验的支持。事实上,长沙窑既看不到面釉也看不到底釉,从断面来看是分不清釉上彩、釉下彩的,因此有人说这是“非典型的釉下彩”。
新世纪以来,省考古所就这个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并与北大合作开展研究。越来越多的检测结果显示,长沙窑标本中有相当一部分用到了釉上彩的制作方法。那原来的“非典型的釉下彩”是怎么来的呢?张兴国推测,长沙先人高温釉上彩烧得太好了,彩和釉融合得特别棒,竟然烧出了釉下彩的效果,就这样迷惑了后人。
当然,作为考古学家,张兴国下结论都十分谨慎。关于长沙窑的釉上彩、釉下彩争议,他也没把话说死。“长沙窑现在来看应该是岳州窑、唐三彩的后裔,是北方彩釉工艺和岳州窑青瓷传统的融合与创新。现在来看,最主要部分是釉上彩,有没有釉下彩还要进一步观察。但不管有没有釉下彩,长沙窑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珍惜、骄傲的窑址。”张兴国的这番话收获了现场阵阵掌声。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