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他用锔瓷传统手艺修复“时光”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

  茶与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中国人爱喝茶,同时也爱瓷器。但精美的瓷器容易破碎,如何让破损的瓷器重新活起来?

  30多岁的谢新华和妻子周双在雨花区高桥大市场开了一家从事破损器物修复的工作室。他说,在这些年的修复生涯中,自己不仅仅是修复破碎的瓷器,也是在修复过去的“时光”,以及客户与瓷器相关的一切情愫,“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慰藉与治愈。”

  归零:想换一种活法,30岁之后拜师学艺

  7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高桥大市场神农茶都里找到“惜物堂”这家小小的门面时,谢新华刚刚起床。他不好意思地说:“凌晨两三点才休息。这门手艺需要静心,夜深人静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构思,呈现得也更完美。”

  谢新华来自衡阳,1988年生人。30岁之前,他在当地一家企业工作,日子简单而安稳。2017年,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不久,他决定换一种活法。

  “从小我就喜欢手工活,家里的玩具,别人只会拆,我能在拆了之后再装好,还完美如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接触了手工装裱字画,立即就深深着迷。”谢新华告诉记者,他跟妻子周双说,想去学传统的手工裱画。对小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人生转折,周双被他说服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谢新华说:“希望通过传统技艺的熏陶,给2个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于是,谢新华辞别了妻儿,来到江苏宜兴拜师学艺。头三个月,他跟传统的学徒一样,什么手艺都没学,只是在师傅身边观摩,做一些配纸之类的简单工作;再过了三个月,他已经可以帮师傅做一些辅助工作。在这过程中,他认识了来裱画的宜兴锔匠传承人王耀辉,也见识了锔瓷的美。“我了解到锔瓷匠人使用钻、锔钉等工具,就可以将破碎的瓷器修复得滴水不漏并重新使用。加上我从学校出来就跟金属打交道的缘故,莫名对锔瓷有一种亲近感。而且,技多不压身。”后来,经过师傅引荐,谢新华又开始拜王耀辉为师,学习锔瓷这一门古老技艺。

  从此,上午学裱画,下午学锔瓷,谢新华每天骑着电动车来回50多公里,风雨无阻,他的手艺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日益精进。

  三年后,谢新华出师了。他回到湖南,在长沙租了一个小小门面,开始从事传统书画装裱和锔瓷工作。2021年,周双也带着小儿子来到长沙,一家人一起在长沙打拼。

谢新华在用钻打孔。他说,修复一件瓷器,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一两天。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 摄

  打拼:在薄瓷片上钻孔最考验手上功夫

  在工作中,谢新华和周双夫妻俩分工明确,谢新华负责修复,周双则在多个社交平台开通账号,发布丈夫修复器物和装裱字画的过程,“古老的手艺要传承,首先就需要更多人知道,才能不断地发展下去。”

  谢新华颇有些讷于言而敏于行,只有在谈到锔瓷的点点滴滴时,他才打开了话匣子。

  他告诉记者,锔瓷,就是将破碎、开裂、残缺的瓷器(瓷片)用锔钉拼接起来,使其恢复原样,既能恢复使用,又有观赏价值。这种古老的瓷器修复工艺,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出现,明代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见闻札记》中也有记载。我们俗话说的“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门古老而又神奇的技艺。

  锔瓷,先要找碴对缝,将破碎的瓷片拼凑起来;捧瓷捆线,用绳捆绑固定;定位点记,依照瓷器裂纹的长短,设计出锔钉位置和数量,力求布局美观;用钻打孔,现在一般使用专门的瓷钻或者金刚钻等工具进行打孔,这个过程需要精确控制力度和角度,以确保孔的大小和深度适中,同时避免损坏瓷器。

  再是下钉,也就是“锔”字本义:用铜或铁打成的扁平的两脚钉,用以加固构件或连补裂缝。锔钉有的比米粒还小,要反复捶打出钉脚,然后用镊子轻夹放入钻孔,错落的锔钉如拉链般将瓷器紧紧咬合。最后是补漏,用鸡蛋清勾缝、打磨、抛光,一件旧瓷器就这样焕发新生。

  “在瓷片上打孔是最难的,因为力度全凭手感。下力过重,会打穿瓷器;用力稍小,则无法固定。所以修复一件瓷器,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一两天。”谢新华说,锔瓷需要专心致志,这也是他一般在凌晨工作的原因,“只有这时才能更专注地沉浸在自己的修复天地里。”

谢新华的工作室,墙上是大大小小的修补工具。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 摄

  期待:更多的人一起传承这门传统技艺

  惜物堂里的墙壁上,满满挂着已经装裱好的字画;展柜上,则是需要修复的瓷器:有的裂了缝,有的缺了角,有的壶盖摔成两半……还有一些已经修复好尚未取走的,大小不一各具特色。一个天青色茶杯的瑕疵处,镶嵌着一朵用银制作的祥云,不仅是雪中送炭的修补,也成了锦上添花的装饰。

  走进谢新华的工作室,桌子上稍微有些凌乱,墙上是大大小小的修补工具。铜丝、绳子、金刚钻、钢锉、剪刀、锤子、钳子、镊子……他一一介绍工具的用途,两眼放光,如数家珍。

  自然,这门手艺并不热门,有修复需求的人也不多,没活的日子里他不急不躁;如果有人通过口耳相传辗转找到这里,他也笃定安静地接下活,用心做好。每修复一件器物,看着顾客满意的笑容,他的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

  周双认为,锔瓷修的不只是器物,也包括物主对物品的一份情感寄托:“前段时间有客户把一个茶杯送来给我们修复,价格只有60元,修补起来要300元,但他很满意,说这个茶杯对自己来说很有纪念意义……所以,这个其实跟价格没有关系,而是一个情感上的联结。”

  谢新华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锔瓷这门技艺想要传承下去,必须有新的发展。这些年,他不断改进锔瓷的工艺手法,摸索出了名为“内锔”的新技艺:有些人不喜欢瓷器上被一个个像订书针一样的锔钉修复,于是他在裂缝断面处开槽锔钉,再用锡把开的槽填满,最终让裂缝以线条方式进行修复呈现。

  “就我所知,长沙懂这门手艺的人并不多。”谢新华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手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使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而当年让周双坚定支持谢新华选择的缘由——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如今也渐渐变成现实。两个孩子都很文静听话,12岁的大儿子爱看跟历史和艺术有关的书籍,闲暇时就在父亲的工作室敲敲打打;7岁的小儿子喜欢画画,墙壁上的字画成为他最好的临摹范本。

【作者:李广军】 【编辑:易隽】
关键词:锔瓷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