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朝阳”守护“夕阳” 重阳节前记者走访长沙多家养老服务机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匡春林
当“朝阳”汇入“夕阳”,这里不仅多了一份青春的生气,更多了一份万象更新的朝气。
10月23日是重阳节。节前,记者走进长沙多家养老服务机构,与一群年轻人交流。这群朝气蓬勃的“80后”“90后”“00后”,怀揣一颗温暖炙热的心,用温暖的话语沁润老人们的心田,用专业的照护呵护老人们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传统养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市养老服务行业正不断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养老行业,生动上演着一幕幕“朝阳”守护“夕阳”的温情故事。来自市民政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04家,养老护理工作者里,“80后”“90后”“00后”占近三成,已逐渐成为养老护理的“中坚力量”。
老年公寓的“80后”
用心走出养老护理标准化操作的“闯关路”
雨花区莱康湘颐老年公寓里,“80后”老年公寓护理部长袁旭是人人认可的“专业派”。但她坦言,从临床工作跳到养老服务,对她来说是一条人生的“新赛道”,更是一条标准化操作的“闯关路”。
进入养老行业前,袁旭曾在一家医院工作了12年,是医院里最年轻的护士长。机缘巧合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选择进入养老这个“朝阳行业”开启新的职业路。
刚接手护理部的工作,现实就给她设了道难题。“之前在医院,医护体系成熟,医护人员专业化程度高,沟通很顺畅。但到了这里,面对一群操着各种方言、不懂标准化操作的护理阿姨,我真的犯了难。”袁旭回忆,通过与阿姨们每日的接触,她逐渐摸索出适合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布置任务前,我会先自己梳理下流程,然后将任务分解为一个个表格,通过标记勾叉强化服务流程。”
但新模式的推行也曾阻力重重:护理阿姨们一开始都感觉,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因为这个标准化流程变得复杂,增加了她们工作的难度。“比如,阿姨们以前觉得鼻饲很简单,只要把饭打成糊糊,喂进去就行。但她们并不知道,喂水要滴一滴在手背上,试试是否烫人,喂完要用温水冲洗。”通过袁旭每天不厌其烦的口头规范,护理员们的工作质量慢慢提高,服务效果也渐渐好转。
时机成熟后,袁旭还借鉴了之前在医院工作时的一套方法,逐渐将这些规范化行为形成养老护理的规范化标准,确保护理记录可查可看可追溯。
“养老行业的发展特别需要像袁旭这样的中坚力量,能大大促进养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让养老服务更贴心更专业。”雨花区莱康湘颐老年公寓院长张兰说。
特殊养老机构里的“90后”
合力打造阿尔茨海默病的“延缓治愈模式”
“他忘记了许多事情,但从未忘记爱你。”央视播放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公益广告令人印象深刻。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行为、记忆、认知障碍,被称作人类健康的第五大杀手。在阿默认知症照护中心(以下简称“阿默养老”),“90后”养老护理工作者、社会工作协调师彭志红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陪伴与照护中,合力打造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延缓治愈模式”。
出生于1996年的彭志红,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当同班同学大多逐渐远离养老护理一线岗位时,她已在这里默默坚持了近5年,并不断探索个性化的照护经验。
“老人情绪不好时,不要跟他们讲道理,要顺着老人开导,对老人以往获得的成就给予赞美,或是像家人一样,给老人抱抱、奖励零食等。”彭志红说,只有不断从老人们的各种微情绪、微表达里读懂他们真正的想法,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像家人般共处。
在职业生涯里不断瞄准更高目标的她,也在这份常人并不看好的工作里找到了“成就感”“满足感”,更让她收获了长者们的满满的爱护。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照护过的一位爷爷,每每见到她,总会热情地上前打招呼,见她整理物品,也会顺手帮忙。有一次,遇到有别的老人对她无端怒吼,他突然冲上来,将她护在身后,这一举动让她感动得几乎落泪。
“阿默养老”负责人王三香说,如今,机构里像彭志红这样的年轻工作人员占到了40%,善于共情老人所思所想的他们,用青春洋溢的活力、耐心细致的看护,为这里的老人们营造了一个“家”和一间快乐的“老年幼儿园”。
福利院的“00后”
在情绪陪伴里双向治愈
当“00后”与“老小孩”碰撞,会带来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在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中西医结合科,2000年出生的温雅涵犹如一抹青春朝阳,让陪伴多了几分蓬勃的青春气息,为这里的“老小孩”们带来暖心的慰藉。
热情是她身上最鲜明的标签。每天一早,只要温雅涵进入科室,总会听到她银铃般的笑声,还有她与每一位老人、同事打招呼时生气勃勃的声音。
成为一名合格的养老护理工作者,对这个“00后”来说,一开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科室里的新人,一些老年患者不愿配合治疗,偶尔也有老人或家属对她的护理经验表示质疑。而在日常生活中,她的职业也常常引起他人的不理解。
“在科室时,面对他人的不理解,我就更耐心地听取家属的意见,更详细地讲解老人的病情和现状。”年轻的姑娘“见招拆招”,用自己的行动消融着年龄引发的隔阂。渐渐的,她不仅在护理岗位上愈加熟练,也赢得了更多老人和家属的喜爱。
“对老人们来说,最大的慰藉就是多陪陪他们。”日常护理时,她总是将科室的老人们看作“老小孩”,喜欢走进病房里和老人们聊聊天、谈谈心,或是开个小玩笑,为他们提供情绪上的陪伴,让他们感觉在这里并不孤单。
儿时因为父母工作忙,温雅涵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对她来说,这种自小对老人的亲切感和依赖感,让她的工作更有温度,也她在职业成长里汲取更多力量。“在这里护理老人,不仅仅是陪伴,也是一种双向奔赴的情感治愈。”她说。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负责人说,“00后”与“老小孩”的碰撞,使得生命力在科室流动、延续,为养老行业不断注入新的生机,成为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