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来自千里之外!云南养蜂兄弟湘江边摆摊卖蜂蜜,月入万元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树源)“蜂蜜怎么卖啊?”“35元一斤,100元三斤,甜着哩!”初夏傍晚,华灯初上,湘江风光带人来人往。在一片热闹的地摊经济区,来自云南宣威的孔家兄弟俩摆摊卖着自家的蜂蜜,围观试吃购买的居民挤满了小摊。哥哥切蜂盖、摇蜂蜜,弟弟装瓶、收钱,两兄弟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就卖出去十多斤蜂蜜。

来自云南宣威的孔家兄弟摆摊贩卖自家的蜂蜜,路过的居民纷纷驻足围观购买。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刘树源摄

  面对路人的询问,哥哥孔垂胜一边耐心回答,一边熟练地取蜜。他从蜂巢箱里取出贮满蜂蜜的叫做“蜜脾”的方盒子,用割蜜刀切去多余的黄白色蜜盖,然后将蜜脾放进一个透明的摇蜜机内匀速转动,利用离心力将蜂蜜从蜜脾中分离出来。摇蜜机的机底贮满蜜后,弟弟打开控制阀门,将流出的蜂蜜用筛子过滤一遍,用干净的蜜罐接满,再贴牌售卖。看着晶莹的蜂蜜,记者忍不住跟着围观居民一起尝试了一点。“味道很纯正,没有任何添加”,围观老大爷连连点赞,马上掏出100元钞票购买了3斤蜂蜜。

  交谈中记者发现,兄弟俩非常老实厚道,价格上常常给顾客抹零。哥哥孔垂胜语气温和、做事有条不紊,为了市容整洁,他将收集垃圾的细节都安排得很妥当。弟弟面对顾客递来的百元大钞甚至无法分辨真伪,憨厚地笑了笑,把钱交给哥哥作二次把关。

  蜜脾摇完一面后再翻转摇另一面,孔垂胜忙得满头大汗,不停用毛巾擦拭额头。“别小看这个,也是个蛮累的体力活。”记者询问得知,孔垂胜今年才23岁,他的弟弟只有17岁,“我们的老家是云南宣威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村里世代都是养蜂人。这两年我尝试把老家的蜂蜜带出来卖,销量还不错。钱赚到了一些,家里生活条件也慢慢变好了。”前不久,他们父子三人驱车1000多公里,从云南宣威拖来了满满一车土蜂蜜。由于销量不错,父亲先行返回云南老家,打算再运点蜂蜜来长沙贩卖。

  来长沙的这2个多月里,孔垂胜兄弟俩每天傍晚6点出摊,晚上10点收摊。只要不遇上糟糕天气,他俩几乎每天出摊,一天最少能卖出300多元,遇上满意的回头客,甚至能卖出上千元的收入。孔家兄弟在张公岭社区租了间民房,条件简陋一点,月租800元。每天孔垂胜会在附近菜市场买点菜,回出租屋自己做饭吃。“在外面吃饭挺贵的,不实惠。这样节约下来,我们一个月最多能存下将近12000元呢!”

  “以前不让摆摊,现在政策允许了。”目前,有序经营的马路市场、流动摊贩得到了政府支持,长沙不少街道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得益于此,像孔垂胜这样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和生存空间,他告诉记者:“我们学历比较低,如果打工上班只能进工厂做个流水线工人。摆地摊虽然累,但只要肯努力、肯吃苦,就能赚到钱。”勤劳方能致富,这两个朴实无华的年轻人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记者手记

  23岁、17岁,许多年轻人正在啃老的年纪里,来自云南山区的孔家兄弟早已在为生活奔忙,贴补家用。

  兄弟俩认准了勤劳致富的道理,驱车跨省1000公里,四处奔忙,将家乡的蜂蜜运到长沙,以期卖个好价钱。他们简朴节约,租房吃饭都可以将就凑合,从不浪费。他们踏踏实实,天天出摊,将时间转化为财富,慢慢累积。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生活从来不是抖机灵。不少年轻人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努力拼搏、不卑不亢,坚持做好分内的工作。

  劳动从来都充满诗意,在我们这个以勤劳勇敢著称的民族,自己的双手是最可靠的工具,辛勤地劳动是最美好的品德。

【作者:刘树源】 【编辑:谌程】
关键词:地摊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