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助“无碍”!一座城暖心细节的背后……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此次长沙之行,我不仅感受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完善,更体会到了来自陌生人的善意。”11月1日,视障人士、知名博主赵秋宝对橘洲君感慨道。不久前,赵秋宝带着他的导盲犬阿尔法来到长沙。历经17个站点、2次换乘,还有8次爱心接力以及若干次让座,赵秋宝和阿尔法在长沙的旅程全程顺畅无阻,一路充满关爱。

赵秋宝和他的导盲犬阿尔法。受访者供图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数据,‌我国目前的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其中肢体残疾人数近2500万。‌这意味着,‌平均每16个人中就有一个具有一定程度残疾的残障人士。同时,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96亿。他们构成了无障碍服务的主要受益群体。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从残障人士的需求出发展开的,但是从中受益的是我们社会里的每个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台阶旁的无障碍坡道、停车场的无障碍车位、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卫生间……近年来,随着各地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设施日益完善,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美好生活体验。

对于残障人士而言,每一次“出行”都意味着一次艰辛与挑战。

在2022年,长沙成了全国第8个地铁客运量反超公交车的城市。有了地铁,有了铺设成网的地铁线路,普通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方便。对于视障人士而言,方不方便,关键在于地铁的细节之处:

比如,您是否有注意到,长沙地铁的电梯会有声音播报?您又是否有过困惑,为什么电梯播报精准到“乘车层到了”“出站层到了”,而非“负一层到了”“负二层到了”?闭上眼睛,也许您能感受一二——在视线无法触及现实情况时,声音的提示、语言的描述,无疑是最好的导航。越是精准的提示,越能在“看不见”时让人感到踏实。不会出错,这是视障人士出行的一大重要需求。

在长沙地铁,视障人士可以通过“爱心预约”热线享受到“进站—候车—乘车—出站”的全程护送服务。自2021年5月长沙地铁推出“一对一”爱心预约与爱心接力服务以来,已累计服务近11000名特殊需要乘客顺利出行。

圭塘地铁站5号出入口旁,贴着显眼的粉色“全员·全龄友好”标识,提醒有需要的乘客可以预约爱心接力“全程护送”服务。黄启晴 摄

如今,在长沙,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让视障人士的出行更便利。盲人商先生是长沙市视障人士公交导乘系统的第一批受益者。从去年开始,他出行无需陪同,一部手机在手,就能自如搭乘市内公交和地铁。这得益于公交视障人士导乘系统,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人、车、站实时互动,可精准提供线路查询、预约、到站提醒等语音导乘服务。长沙已完成72条线路1900余台导乘系统的安装,未来将实现全覆盖。

同时,长沙公交采用为老年乘客定制的低入口车型后,老年人就可以一步登乘,下车也很方便,降低了老年人上车的隐患。除了对车辆的改造,长沙还在“敬老爱老专线”上配备了医药箱、老年人乘车语音提醒,并对驾驶员进行服务规范专项培训,要求驾驶员要等老年人落座以后才能启动车辆。此外,针对部分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情况,还首次设立了“守护专座”。

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一座城市的温暖更在于那些细微之处散发出来的光芒。

“您好,可以帮帮忙吗?”在天心区人民法院一楼大厅,听障人士李大姐用手语急切地寻求帮助。工作人员立刻引导她到无障碍服务台,屏幕上,实时在线的手语翻译志愿者热情地向她示意,并询问她的需求。不到一小时,李大姐的案子顺利立案,她激动地冲着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2023年底,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获得无障碍二星级认证,是全国首批获得无障碍认证的政法机关。

方便轮椅出入的坡道、无障碍交流显示屏、方便老人上楼的爬楼机……走进雨花区金科园小区,见微知著,细节见真章。该社区按照由雨花区残联牵头修订的《湖南省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在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无障碍通道、进门语音提醒、无障碍电动爬楼机、无障碍低位办事柜台、无障碍交流显示屏等,满足残疾人和老年人到社区办事更便捷。

照顾老人出行,金科园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走廊设置了盲道和扶手等无障碍设施。社区供图

这些设施和举措,围绕残障人士的活动特点和融入生活的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特殊人群工作、生活中的常见障碍。

“无障碍城市建设是民生工程,要让更多残疾人群体享受无障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长沙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实,长沙市无障碍改造建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0年,长沙市成为中国残联第一批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的20个试点城市之一,2010年至2024年长沙市无障碍改造建设累计投入5000万元,为近90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实现有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清零”;投入2100万元,对105个社区进行无障碍改造。

2021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长沙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5年)》,探索由残疾人生活无障碍、出行无障碍、办事无障碍、服务信息无障碍等组成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长沙模式”。今年上半年,长沙市残联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25户,完成全年任务1162户的88%;9个社区无障碍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整体进度达70%。

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久久为功、不断完善。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但真正打造“有爱无碍”的环境,不仅仅是让盲道直一点、坡度缓一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有五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从“无障碍设施建设”到“无障碍环境建设”,正是需要层次逐步上升的过程。其中,是设施建设到人文关怀,“我来设计”到“他来参与”,“有没有”到“好不好”,还有许多需要继续升级改善的无碍环境:

——设施与人,共同搭建无碍出行

广西南宁,全市公交、地铁、机场、长途客运站以及出租车等均安装了方便残障人士出行的智能装置,并设置志愿者服务站帮扶残障人士。无障碍设施的完善为城市铺就了便捷的通道,但真正的无碍出行,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相助。志愿者的引导、路人的援手、工作人员的细心服务,这些人文关怀如同城市的血脉,让无障碍设施不仅仅是冰冷的存在,而是充满温情的连接。正是这些热心人士的参与和奉献,让无障碍出行从可能变为现实,共同构筑了一个既便利又充满爱心的城市环境。

——盲道“不忙”,硬件与人文并重

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不应仅仅停留在盲道的铺设、坡道的修建或电梯的安装等硬件设施上,更关键的是提升公众对无障碍需求的认识和理解。例如,盲道被占用、导盲犬在公共交通中遭遇侧目、公共场所的预约限制等问题,这些都反映出社会对无障碍环境的认识还有待深化。

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真正目标是实现所有人的平等参与和尊严生活,这不仅需要物理环境的改造,更需要社会观念的转变和人文关怀的普及。

——从心出发,打造无碍活动空间

南京建设了玄武湖无障碍花园。园内核心区设置了420米环形步道和多处休闲座椅,印着盲文的扶手与步道同步建设,指引视障人士前进、游览。同时,花园深处还专门为残障人士设置的“爱心小筑”,摆满了盲文书籍、三阶魔方的书架和桌椅,以供休憩娱乐。无障碍设计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能为城市增添更多的温情与美丽。

一座城的温度,不仅在于这座城的袅袅烟火,更体现在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呵护。每一条无障碍通道,每一项便利设施,如同城市充满爱意的怀抱,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此自由呼吸,勇敢追梦。

记者/刘丹 付臣欢

编辑/尹玮 校读/刘芳

初审/彭培成 终审/沐刃

【作者:刘丹 付臣欢】 【编辑:彭培成】
关键词:赵秋宝;残障人士;长沙地铁;无障碍环境建设;城市温度 赵秋宝;残障人士;长沙地铁;无障碍环境建设;城市温度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