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道㉜丨“千万工程”的宁乡回响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偲 田甜)驱车出宁乡城区,沿着宁横公路一路向西,风愈清、水愈净,碧荷、穗苗、花海层层叠叠,与倏忽而现的鸥鹭一同摇曳。一阵阵凉风卷来,把游人心底的“诗和远方”一同卷出。这是楚沩大地山乡巨变绘就的瑰丽诗篇一角,也是“千万工程”建设在三湘大地上的郑重回响。
回响的源头在20年前。彼时,为改变万千乡村面貌、造福千万浙江农民,在浙江主持工作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部署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序幕。
继宁乡市获评2019年度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区县(市)激励奖和2019年湖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之后,2022年,宁乡再度获评湖南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目前,宁乡共有108个村(社区)申创为2021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时成功创建25个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
时至今日,“千万”二字早已脱离单纯的数量名词界限,融入广袤无垠的乡土大地,闪耀着助力乡土社会脱胎换骨的中国智慧。
将“千万工程”的镜头从浙江移向湖南,进度条读取到宁乡这一帧,这里的故事,同样“乡”当精彩。
党建引领
奏响治理 “大合唱”
有这样一幅画面,在楚沩大地随处可见:支村“两委”及党员带头垂范,常态化召开“屋场会”、村民代表大会、组织现场观摩等,推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果园、菜园、花园,整整洁洁、清清爽爽;放眼村庄,景色宜人、和和美美,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变化,一座小村庄的蝶变由此开始,一幢幢美丽庭院错落有致,一个个宜居村庄拔节而生。
让党的旗帜插在每个村落,插在群众心中。宁乡以“三亮三比”行动激励党员干部干在前、走在先,在“千万工程”中,党员的力量被充分激发,既有老党员不计辛劳,常年坚守一线,一点一滴改变着村容村貌,也有年轻党员利用现代化技术与手段,在乡村经济建设与发展大舞台上一展才华。
群众在身边党员的带动下,也积极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他们利用自己的特长,为美丽乡村建设奉献一份力量。无数“乡贤”出钱出力,服务于乡村的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党小组、理事会、乡友乡贤会、志愿者服务队,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赋能乡村振兴的社会合力。
“干部干、群众看”变成了“我要干、大家干”。
在双江口镇,党员带头广泛发动群众和乡友乡贤,全镇筹资6000余万元,新装1300盏路灯亮化全域主干道,硬化黑化路面87公里,成功打造50个美丽宜居村庄。
到目前,宁乡通过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全市建成美丽宜居村庄526个,总投入达10亿元以上,其中群众自发捐资捐劳投料让地等折合人民币达3亿元以上,特别是群众自发拆除危旧房屋1578栋9万余平方米,拆除高墙10余万料,硬化黑化道路约800余千米,安装路灯约15780盏,打造美丽庭院3000余户。
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23万余名志愿者筑就了铿锵有力的“红色磁场”。
党建引领与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同频共振”!这是宁乡全面推进“千万工程”的底气。
凝聚了“力量”,更有方法。首先是在全面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做强优势农业产业、建设特色小镇,推动三产融合;其次,在全面推进全域乡村建设上持续发力,坚持“屋场围绕产业建、产业围绕屋场兴”推动美丽乡村串点成线、拓线成片,打造全域乡村景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上持续发力,党员干部“三亮三比”、“村(居)民代表服务联系群众”等工作走深走实,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力澎湃。
党建引领,聚起合力。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千万工程”的整体规划推进铿锵有力,乡村振兴宏伟大业落地有声。
创新驱动
勾勒和美“新画卷”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差,含义更深,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了“既要‘环境美’更要‘内涵美’”的崭新时代。
如何营造发展与环境保护各美其美的理想局面?这成为宁乡推进“千万工程”路上绕不开、逃不过的必答题。宁乡决心以整治人居环境为切口,以农村“五治”为抓手,统筹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等板块,由点及面,重塑县域人居环境。
“小厕所”折射“大民生”。要实现环境改变,“厕所革命”是关键。宁乡市坚持“应改尽改、愿改尽改”的原则,2013年至2022年底全市财政支持改厕共14.63万座,“厕所革命”擦亮了村庄底色,刷新了乡村颜值。
在大屯营镇靳兴村,三格式无害化化粪池得到广泛推广,旱厕彻底成为了过去式,村民得了实惠,主动做起了“厕所革命”的“代言人”,“现在厕所贴了瓷砖,还是水冲式的,用起来特别干净和方便,都不用出门。”
环境改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立制度才能管长远。面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这一难题,宁乡勤练“内功”,建立健全“农户源头分类减量、保洁员上门回收、村镇集中二次细分、全市统筹分类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体系,推动农村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
目前,宁乡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90%以上,分类覆盖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250个涉农村(社区)通过长沙市垃圾分类村创建,创建率100%。
乡村人居环境重塑,既要“面子”,更要“里子”,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美丽乡村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思想教育进学校、进农户、进田间,腰鼓队、广场舞队、乡村戏曲社建在村上,“好家风、好儿媳、好少年、好夫妻”时时评选,这是菁华铺乡陈家桥村移陋俗、立村风的三驾马车。
山明水秀,鸟鸣啾啾,盛夏的陈家桥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屋场会上,群众积极建言献策,为村镇发展贡献力量,一派水清岸绿生态好、人勤景美生活甜的和谐画卷展现在眼前。
从原来错综复杂的“问题村”向今天乡村振兴的“标杆村”实现华丽转身,“陈家桥经验”的背后映射着推进“千万工程”的宁乡智慧,2020年宁乡市被国务院资环所签约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固定调研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发布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的乡村案例—湖南宁乡陈家桥村的经验与启示》。
生态富民
开拓发展“大空间”
美丽乡村点面开花,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面对“千万工程”的时代之问,宁乡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从实作答。
“生态富民”,得其法:自上而下,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美丽资源进一步转化为民生福利。
当昔日乡村蝶变转身,打破千村一面的发展窠臼,游客自然近悦远来,“美丽乡村”也顺势完成向“美丽经济”的升级提档。近年来,宁乡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日益火爆,金洲镇关山村、大成桥镇永盛村、回龙铺镇候旨亭社区等宜居宜业宜游的“网红村”村民,在家门口自由就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绿色发展“红利”,2022年宁乡农旅休闲产业收入达9.6亿元。
“既面向乡村,又面向城市,既服务农民,又服务市民,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宁乡思路清晰,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把周末交给宁乡名声响亮。
生态为基,大力发展和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蓬勃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动能澎湃。
说起宁乡,很多人会想到花猪、茶叶、栀子,但宁乡的产业不止于此,围绕打造省会长沙“菜篮子”“果盘子”“油瓶子”“奶瓶子”生产示范基地发展目标,这里还有小水果、油料、乳业、烟叶等优势产业,每个村镇都有其特别的风景。2022年全市共有12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去喻家坳遇见栀子花海,在沩山品毛尖茶香,来巷子口尝鲜嫩黄桃……沩山沩水之间,宁乡的美丽乡村点面开花,星罗棋布的特色优势产业也聚链成势。
实事求是,因时因地制宜,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一批特色产业小镇的建成,让乡村从“美”到“富”实现了历史超越。
“一镇一特”“一特一片”,宁乡依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发展优势,支持引导着企业及资金、人才等要素向特色产业小镇集聚。
于是,流沙河花猪小镇搭建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花猪主题餐饮农庄、花猪养殖场、花猪特产线上线下销售三大板块聚力成势;花明楼红色旅游小镇依托“党校+现场教学点”模式,建设起集研学、实践、展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红动时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今年春节期间,灰汤温泉小镇接待游客达11.45万人次,客流量冲进长沙市前三,仅次于岳麓山和橘子洲景区……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宁乡始终坚持从“让群众受益、群众满意”出发,在不断深入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一幅幅壮美辽阔的乡村新画卷正是宁乡“千万工程”的回响。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宁乡的乡村在探寻自身发展最佳路径的过程中,正奔赴更为美好的未来!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