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涤: 教学内容必须“跳出”课本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静

  “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主任医师张涤认为,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具备坚定中医信念、系统中医思维、深厚中医理论基础和扎实中医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他建议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中医药人才培养不能照搬西医

  “目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无论是高等教育、职称评定还是人才评价激励,都基本沿用的是西医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张涤表示,这种教育体系虽然实现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但培养出来的中医药人才实力薄弱。

  张涤介绍,许多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在临床工作中甚至开不出中药处方。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的中医药教育主要以高等教育为主,18岁进入高校才开始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早已错过最佳记忆年龄,直接导致中医基本功不扎实;另一方面院校教育对中医经典理论学习投入不够,造成学生中医底蕴不足、缺乏感悟能力,又因临床时间短、经验不足,导致辨证施治的实践能力不强。

  “中医有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培养中医药人才不能照搬西医的方法。”作为从医多年的“老中医”,张涤说,我们一定要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探索一条更适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道路。

  师承教育贯穿教学全程

  中医药学发展具有鲜明的师承教育特征,强调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于一体,将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对此,张涤认为应该把师承教育贯穿于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探索创新名医工作室、中医药师承班等教育模式。

  在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体系方面,张涤建议应加强基础与临床课程等的贯通,改变目前四年课程学习后再实习一年的培养模式,增加寒暑假临床实践课时,促学生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

  在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中树立“通人文、诵经典、重临床、跟名师、强能力”的教育理念,加大中医经典、国学、医古文等相关课程的比例,将中医药人文教育与中医药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要加强中医药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在中医药临床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张涤说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书本,可以适时开展名医进课堂,搭建远程教育平台,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便捷性。

  张涤说,在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中,要克服唯论文、唯学历、唯职称、唯奖项的导向,不机械照搬一种指标评价所有中医药人才。可以探索针对教学型、科研型、临床型、复合型人才的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引导和激励中医药工作者善于传承、勇于创新。

【作者:李静】 【编辑:李卓卓】
关键词:两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