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 全面提升长沙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
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为长沙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赋予新的使命。
主峰磅礴则群山巍峨。如何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以“省会强”助力“湖南强”?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陈刚等38名住长省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全面提升长沙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基础
长沙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常住人口过千万
过去五年,长沙实现了综合实力的历史跨越,先后迈上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元、常住人口过千万的新台阶,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记者了解到,作为省会城市,近五年长沙以全省5.6%的土地创造了全省近30%的GDP。目前,长沙已聚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湖南湘江新区等战略平台,迎来国家战略的多重叠加。
可以说,面对各省新一轮的区域竞争,长沙正锚定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的决心,进一步扛牢省会责任担当,奋力实现在全国争先进位的目标。
分析
当前长沙发展中存在“三个不匹配”
实施强省会战略是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也是新时代赋予长沙的发展机遇与责任担当。
提案认为,当前长沙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三个不匹配”问题需待解决。首先,长沙是近十年来人口增长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十年市域常住人口增加300万,但2020年内六区建成区面积仅560.67平方公里,低于郑州、武汉,城市规模与人口量级不匹配。
其次是经济社会管理自主权与城市发展需求不匹配。2020年,长沙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前5位均为副省级城市,长沙在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限与副省级城市相比受限明显。
面向未来五年,长沙已提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万亿元左右”的预期指标。“据测算,2026年规模工业总产值需达到1.4万亿元,才能支撑2万亿元的经济总量。”提案认为,目前长沙规模过千亿元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仅5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有待加强,产业发展后劲支撑与经济总量目标不匹配。
建议
构建能级匹配的城市新格局
针对“三个不匹配”的问题,提案建议,支持长沙做大城市空间格局,构建能级匹配新格局,按照“超前谋划、稳步实施”的原则,支持长沙“五区建设”及“东拓西提南融北进中优”差异战略,在发展空间、用地指标、用能指标、债券支持等方面集约挖潜、调剂倾斜,强化重点保障。争取到2026年,长沙建成区面积突破1000平方公里,到2035年实现城镇开发边界2100平方公里。同时,支持湖南湘江新区、自贸区长沙片区拓展“飞地”,持续推进湘阴、九华片区深度融入强省会战略,并推动相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的重构等。
提案建议,支持长沙扩大行政管理职权,构建责权统一新体制。按照“责权一致,能放尽放”的原则,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让长沙先行先试。
委员们还从强功能、强品牌、强产业、强科技、强平台、强人才六个主要方面建议,通过支持长沙围绕“三个高地”建设“四个中心”,升级“网红长沙”,合力推动长沙“1+2+N”产业集群建设等举措,支持长沙打造国家创新平台,构建区域功能新优势,做强省会示范引领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功能。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