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塑造高校教育家型校长

相链区块链

  尹丽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述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高校校长的精神高度与行为示范深远影响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其领导力对提高学校现代化治理效能、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塑造高校教育家型校长,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校长在建设一流大学基本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一体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应深刻认识自身领导力的重要性,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应始终坚定心系党和人民的理想境界,促进高校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涵养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世人效仿的榜样。高校校长希望把师生锻造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与教育者,应当以崇高的道德标准作为自我锤炼的基石,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致力于在个人修养上达到新的高度。不仅要具备深厚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成为“经师”,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以身作则,践行高尚品德,成为“人师”,在师生心中树立榜样形象。

  提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教育这一智慧性活动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哲学,不能照本宣科,需要灵活变通,因材施教。好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实践。高校校长应不断提升育人智慧,引导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启迪智慧,又要帮助学生塑造高尚品行、健康人格。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更新和完善课程设计、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提供多样化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让各类人才能充分发掘自己,为他们提供出彩的舞台和机会。

  保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教育强国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具有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国际视野、人文素养、科技创新、艺术审美、身心健康、善于学习等综合素质的时代新人,这些对高校校长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校长要涵养知行合一的品格、激发实干奋斗的激情,树立学无止境的观念,“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广泛涉猎各领域知识,拓宽视野。同时,深入钻研,形成自己的见解与思想体系,描绘好高校未来成长蓝图与前行路径,成为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学习型校长。

  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教师只有有了仁爱之心,才能为教育事业注入强大动力、温暖活力。高校校长要勤修仁爱之心,围绕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统筹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进一步落实强师、利师、惠师政策,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切实解决教师急难愁盼问题,继续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让广大教师将一言一行内化为行动自觉,继承和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以热爱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致力于教育强国事业。

  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第一动力,起着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高校有着履行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育人的重要职能。高校校长要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浸润教育家精神,奠定高校教师文化发展的方向,在守正创新中增强文化自信。要心怀“国之大者”,围绕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要加强多学科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扩大国际文化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作者系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作者:尹丽艳】 【编辑:李卓卓】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