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网格化管理夯实基层治理

相链区块链

  何正波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网格化管理引入基层治理,由北京市东城区首创,于2004年开始在城市管理中实践,至今已整整20年。20年来,网格化管理从个别试点到全面推广,从地方探索到全国推广,从城市管理到社会治理,从社会管控到社会服务,从基层创新到国家标准,取得了丰硕成果。实践证明,网格化管理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有效手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应坚持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一线法保障“四位一体”的网格化基本路径,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

  推动行政区域主导。网格化管理的实施路径包括部门领域主导和行政区域主导两种,但行政区域主导应是趋势和方向。基层政府要打破部门、层级和职能界限,组建网格化管理专门机构,改进网格化管理服务,依托社区(村)统一划分综合网格,实行多网合一,明确网格管理服务事项,统筹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

  明确网格治理目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激发基层活力,提升社区能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网格治理共同体,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以网格治理夯实基层治理。

  健全网格力量安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网格为单位,完善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和社区(村)“两委”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群众机制。积极引入专职网格员。组织发动楼栋长、单元长、热心群众等参与网格管理服务,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固定“基层干部联网格”作为各线开展专项联点活动的基础,实现区域集约集成。

  做实做细网格服务。按照网格化管理服务要求,经常性开展入户走访,到上访群众家里去,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问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线上投诉为线下反映,变事后处置为服务前置。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服务。

  深度融合网格热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市民热线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政府和群众的“连心线”。而网格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主阵地。要把网格化管理和市民热线深度融合,实现“线下+线上”全覆盖,不断畅通民意渠道,推动诉求响应更快、问题治理更准。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此,我们应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格局,引导物业公司、业委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以及志愿者等各类社会力量进行网格化重组,积极融入网格治理,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强化优化体制保障。调整和完善不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把经常性具体服务和管理职责落下去,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基层,把为群众服务的资源和力量尽量交给与群众最贴近的基层组织去做。坚持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为重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政策落地,使基层有更多精力和能力做好服务管理和保障民生工作。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工作。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建立健全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以网格化为依托,优化功能布局,统揽基层立法联系点、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等各线便民亲民服务点,形成强大合力。(作者单位:湖南湘江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


【作者:何正波】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