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长沙 新味道 | 井巷云天

来井巷最好趁夏天。
  阳光明朗得有如梦幻;蓝天白云高得有如梦幻;从社区办公楼移步室外,眼前所见亦如梦幻。
  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香樟树下乘凉,或喝茶或闲聊。他们的头上,阳光穿过树叶,仿佛早就将人生路上行走的伤痕烫平,梦寐以求的日子正与眼前合韵。
  他们的对面是社区文化广场,一把工业风的扳手雕塑立在广场中央,立在阳光下。它扳开时间的限制,将云天的影子凝固,也将井巷的过往凝固。

  井巷是长沙市雨花区的一个社区,前身是二十三冶三公司的职工生活区。
  1963年,湖南成立第一家专业从事冶金矿山井巷工程建设的工程公司,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用激情浇灌芳华,将一个国有企业建设得像星星一样耀眼。他们也在这里安居乐业,变他乡为故乡。
  而时代的大海终归是波浪起伏的,他们和他们的企业经历了改制、 破产,经历了阵痛与阵痛后的茫然和沮丧。这个辖区面积只有0.24平方公里的社区,环境越来越差,许多人陆续搬离,年轻人更是往外走不回头。终于,一个载满工业荣光的小区成为城市中被遗忘的角落。

  樟树下的人们,内心是有过千般滋味的。
  直到社区提质提档,有机更新,成就了眼前的模样。

  “扳手”身后的文化活动广场是逢年过节、重要活动时大家聚集的地方,更是每天早晚人们载歌载舞的场所。广场旁边的住宅漆了统一的砖红色加米黄色,它们替代了那些因潮湿而生的青苔和旧痕, 曾经杂乱的空中电网已看不到一丝影子。最触动老井巷人心灵的当然是所有的护窗全是灰色——那是矿的颜色,那是曾经找矿、挖井的厚重记忆。
  走走看看之时,迎面走来了一位“红马甲”,她随手捡着地面的枯树枝垃圾。我很诧异,一路上竟没看到垃圾桶。社区的干部告诉我,这里没有物业公司,但有“红、绿、蓝”三支马甲志愿者队伍,由他们自发组织并负责相关工作。
  我突然对这些平常并不留意的“马甲”们心生敬意:他们的心中有着怎样对家园的情意!

  再往前走,路边也就不只是香樟了,还有梧桐树。我知道,梧桐的寓意之一是吉祥降临。这会儿,果然阳光与风交织的声音有了变化, 仔细聆听,是孩子们的读书声传了出来,若隐若现的。社区的干部说,这就是曾经有名的“穷人”读书的地方燕子岭小学,如今蝶变成了“名校”——砂子塘万境第二小学。
  鸟儿的唧唧喳喳声也传过来,左前方红砖外观是井巷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居民称它为暖心“小红房”。大厅入口处的休息区走起清新雅致的“森系风”,让俗世与自然突然没有了距离。
  这里实行的是“一窗式”服务,填表、递交资料,“综合窗口”前一居民正在办理《就业创业证》,花了不到10分钟就完成申办手续。听说社区还有专门的“跑腿队”,为特殊居民跑腿补充办事资料、送证上门。
  小红房对面那一大片林子是燕子岭公园。听说有一位80多岁的老爹爹,虽然耳朵已不好用了,但他最喜欢来燕子岭公园吹萨克斯。社区有机更新前,他一直都不敢正眼瞧那乐器,一瞧便心动,一心动便行动——然后他家的门一定会被敲得“咚咚”响。而现在不一样了,有公园可以容他自由抒发,有风儿与之和鸣,有鸟儿与之伴唱,有樟树叶和梧桐树叶与之共舞。
  老人的萨克斯管里流出来最多的是《我和我的祖国》,他说以前觉得活多久无所谓,现在希望活得更长一些。生活在祖国的怀抱,生活在井巷,很开心很舒心。

  我突然为初到时的想法哑然失笑,这样的井巷,未必一定要趁夏季来,就算到了冬天,相信仍会有一种归来的好心境——那是经历岁月磨砺后的平和与温暖 。在井巷,每一个季节都是好人生。
  回到社区文化广场,我的脚步忍不住停下来,视线再次投向那个“扳手”。是呀,那雕塑不只是扳回过去的记忆,其实还凝固着现在,连着未来:井巷仍是井巷,井巷已不是井巷,它正面向云天——既有眼下实实在在的生活,又高远、又美好。

作者简介:

王丽君,女,笔名紫云英、画阑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散文学会、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毛泽东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长沙市作协理事,岳麓区文联常务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一生承诺》等各类体裁书籍八部。其中《深杉“候鸟”汪思龙》入选“中国追梦者”丛书获评第九届湖南省优秀社科读物;《三湘网事——湖南电商扶贫纪实》获湖南省“梦圆2020”主题征文二等奖。

【作者:王丽君】 【编辑:王智勇】
关键词:雨花区 雨花行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