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他们用“湘雅模式”牵手中塞友好医院

▲两批医疗队员接力救治的非洲患者出院前与中国(湖南)第20批援塞医疗队员合影。  援塞医疗队供图

  长沙晚报6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塞拉利昂上空飘荡,听见‘阔别已久’的国歌响起,援塞医疗队员都会肃然起敬,情怀在梦,家国在心,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16日,记者连线采访中国(湖南)第20批援塞医疗队队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劲东时,他自豪地说,中塞友好医院的每个角落,都流着中国医疗队员辛勤劳动的汗水。

  李劲东介绍,来中塞友好医院一年整,全年共接诊3.4万余名当地患者,完成350余台手术,抢救了40余名危重病人并使其获得新生。新一批队员即将接棒,眼下,医院的工作仍在有序推进。

  国家使命

  “建成西非地区示范型综合医院”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塞拉利昂病死率相当高,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为实施国际援助,中国(湖南)先后派出5批援塞抗埃医疗队,帮助塞拉利昂人民最终战胜病魔。当时,塞方记者托马斯对中国记者说:“离埃博拉病毒最近的中国医生最棒!”

  “作为埃博拉留观诊疗中心的中塞友好医院,前身是中国出资兴建的一家综合性医院,位于首都弗里敦郊区,离市中心约20公里。”李劲东说,埃博拉疫情过后,应塞政府请求,2015年8月4日,将医院恢复为综合性医院。

  “虽是当地三级医院,但种种原因,其医疗条件和设施相当简陋。”近3年来,中国(湖南)第18、19、20批医疗队,在艰苦环境下,帮助医院建立了创伤急救培训中心及远程病理诊断平台等,救助了当地许多患者,赢得塞方民众的高度赞扬和敬重。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提质改造中塞友好医院,努力将其建成西非地区示范型医院,让当地群众、周边国家慕名求诊的人放心。

  友谊情深

  两批医疗队接力救非洲青年


  “在第20批20名队员中,有16名来自中南大学湘雅系统。”李劲东说,由于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在他们身上深深刻上了“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湘雅烙印。

  用“湘雅模式”进行日常医疗活动,这是所有队员的共识。比如在内、外、妇产科病房建立查房制度和专科医生负责制;超声放射科实现检查报告电子化;手术室严格实施消毒与隔离、无菌操作制度等;加强临床带教培训工作;对病房管理及护理模式进行重新规划整理、升级等。

  “2018年上半年,援塞医疗队爱心接力,为当地30岁的患者亚博拉汉先后进行3次手术,让他恢复健康。”李劲东介绍,2018年3月,亚博拉汉因乙状结肠扭转坏死急腹症入院,由第19批队员、湖南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熊帮文在急诊为其实施第一次手术。同年7月23日,因患者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队长率段伦喜、阳建福、文霆、许晚红、侯长征、张小琼等,经过5小时为其成功实施结肠造口还纳术。7月29日凌晨1时左右,未出院的亚博拉汉因剧烈咳嗽,腹壁切口裂开,小肠漏出腹腔外,严重危及生命,队员们在两次停电的情况下,经过6小时持续奋战,硬是将亚博拉汉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在缺医少药的塞拉利昂,这是很大、很复杂的手术,两批医疗队接力救治彰显了中非两国人民友谊情深,援非医疗队员的大爱仁心。”李劲东说。

  授人以渔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中塞友好医院包括卡努院长在内只有5名医生、86名护士,护理人员承担大部分医疗相关工作。”队员龙燕琼介绍,护理缺乏专业性,严重影响医疗质量。于是,龙燕琼与护理组张小琼、仇彩良一合计,今年3月28日,在医院开设为期两个月的“高级护理培训班”。

  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迅速展开。随后,队员又把急救技能带到塞拉利昂的大学、警察群体、华人华侨所在地。应塞拉利昂国家电台之邀,龙燕琼把海姆立克急救法录制成音频,从4月到6月每周日上午10时、下午2时播放,在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也刊发科普文章进行宣传。

  4月7日,男护士科莫邻居家9个月大的孩子因木薯糊糊堵塞气管引起窒息,科莫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让小生命得以重生!

  “湖南援塞46年来,已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队长李劲东说。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编辑:姚碧姿】
关键词:湘雅模式 中塞友好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