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个高地”,长沙产业的“珠穆朗玛峰”在哪里?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斌
从2017年底开始,长沙着力建设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顶层设计建制度,龙头招引续潜能,形成了产业链建设“长沙模式”。产业链建设也逐渐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产业链企业逐渐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产业链工作体系逐渐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产业链生态圈逐渐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阵地。
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十四五”的产业建设面临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新任务,从城市使命来看,长沙肩负着在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征程中,当好领头雁,建设示范区的重任。双重任务、双重机遇的叠加,长沙产业将如何实现新突破?
“长沙要探索产业集聚向集群发展,逐步形成‘点—链—圈—群’的建设思路和工作体系——加快抢占行业制高‘点’,延伸补强产业‘链’,构建高品质特色化产业生态‘圈’,建设协同开放融合的产业集‘群’。”长沙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海波介绍。
产业链建设引领工业高速发展
过去三年来,“四大机制”“四项保障”“四两工程”“四个精准”“四长联动”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推动长沙产业链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陈海波看来,产业链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呈现出链长、市直部门、各区县(市)、各园区工作积极性更高涨、产业基础更扎实、建设效果更突显、产业体系更完善等良好态势,各链办对每条产业“前世今生”了然于胸,生物医药等产业链的产业格局也逐渐厘清。
去年,长沙市以产业链为抓手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还被国务院办公厅和省委办公厅通报表扬。
记者了解到,自产业链工作开展以来,长沙始终保持着“平均每3天新签约1个投资额过亿元的产业链项目、每15天新引进1个三类500强产业项目、每30天新引进一个投资额过50亿元产业链项目”的高速度,以产业链建设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初步显现。
产业链建设成为引领工业高速发展,产业加速转型的“发动机”。数据显示,2018—2020年,长沙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9.1%、5.1%;规模工业增加值GDP占比始终保持在25%以上;技改投资增速分别为3.7%、25.4%、29.4%。
即使在去年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化的双重背景下,长沙产业也展现出让人眼前一亮的韧性和活力。
2020年,长沙新引进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50亿元以上项目7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速29.4%,全省排名第一;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1.9%,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为“十三五”期间最高水平。
培育龙头,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2月20日,长沙“新春第一会”的主题就是全市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握重点,以更务实的举措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
对于长沙产业链建设工作来说,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都责无旁贷,是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使命和价值。
那么,什么才是“高地”?
“首先要在部分行业引进、扶持或培育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引领性的龙头企业,牢牢把握行业的制高点。”陈海波说,经过三年多建设,长沙22条产业链产业规模、发展速度、竞争力优势各有差异,要对产业链实施阶梯制发展机制。一拥而上的产业态势不会形成“珠穆朗玛峰”,而是要抓优势产业、抓重点企业,通过行业的制高点来推动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好的产业形成高地。
除此之外,“高地”还意味着建立稳定畅通的上下游供应链生态圈、以部分企业为核心主导打造的科技创新高地以及以高产出投入比、高亩均税收为特征的高工业效益。
产业链由“点、链”向“圈、群”突破
当前长沙正在全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未来长沙产业链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要逐步形成“点—链—圈—群”的建设模式,从而打造世界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这个建设思路中,长沙产业链建设“点”和“链”已经初显成效,“圈”和“群”是未来重点。从产业集群的定义来看,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相比一个产业从‘点’到‘链’的纵向链接,‘圈’和‘群’则是纵横交错,多维度、多产业链、立体式的产业融合。”陈海波说,产业链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并不容易,但也不是无从下手。
“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是第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长沙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推进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和决策咨询体系。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就要有世界级的视野,长沙不能局限于本市、本省,要立足全国,放眼世界,聘请国内外知名机构或专家,建立科学的决策咨询体系。”
二是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与产业集群发展结合起来。长沙要利用智能制造政策引导产业链、企业加快转型,提升产业链智能化水平。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方兴未艾,长沙要以新一代技术赋能制造业,激发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打造高速高质的智能化、数字化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的形成也会反哺企业智能化改造,可以推测的是,依托产业集群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智能化改造成本高的难题,消除智能化改造后的生产顾虑。
产业集群形成的最关键因素还是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这是陈海波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的关键词。在我市22条产业链中,仅有工程机械、汽车、烟草、食品、显示功能器件4条产业链拥有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大多数产业链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弱,引领和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作用不足。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长沙拥有中部省会城市最多的规模工业企业数,超过3000家,但千亿企业数落后于武汉,百亿企业数落后于武汉、郑州和合肥,五十亿企业数仅多于太原。
从过去三年的产业链成效来看,产业高端、技术尖端的龙头企业的引进带给长沙许多新气象,引领产业由集聚向集群发展,部分产业链集群效应正在凸显。长沙要以龙头企业、龙头项目为“磁极”,推动优势产业链上中下游贯通融合,吸附各类配套企业实现集聚集合,构建优势产业融通集群发展。
但长沙不需强求产业所有环节、所有领域都能够完善,而是在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上引入龙头企业,目前处于价值链高端、能带动上下游发展的龙头企业更要加大力度扶持和培育。
此外,陈海波还建议,未来长沙还要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稳定、和创新链对接融合、与价值链同频攀升、和资金链良性循环、与服务链相互支撑,做到“五链融合”。
“未来2~3年,长沙将在现有产业链基础上培育1个世界级产业集群、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N个省级产业集群,形成‘1+2+N’的产业集群格局。”陈海波这样憧憬。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