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新农人”返乡再创业,筹备商会引更多能人回乡

昨日,在“耕食家园”里,严建军(右)正在和员工讲述工作安排。长沙晚报通讯员 丁爱明 摄

  长沙晚报记者 聂映荣

  昨日,国庆长假进入尾声,位于宁乡市宁灰公路旁的“耕食家园”仍和前些天一样,迎来了150多名客人。青瓦白墙下,苗木田地间,热闹非凡。“新农人”严建军实在难以抽身出来招待,从早上到下午,他一直忙于和规划设计单位的人员商量周边养老项目的规划事宜。

  4年前,“园林苗木大咖”严建军放下这一赢利项目,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坝塘镇,前后共流转1700多亩土地,在此打造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养老与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的“耕食家园”。

  曾经,他因看到家乡田地荒芜而痛心;如今,他决定在此二次创业带动乡邻致富,“我看好家乡的山山水水,也想尽自己的力量,建设更美的家乡。”

  放下赢利项目,返乡再创业

  严建军是土生土长的宁乡坝塘人,1996年,23岁的他凭着“宁乡伢子”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拼劲,在外地的园林苗木行业闯荡。由于专业过硬、经营有道,他平均每年创收上百万元。

  2008年,他借助在园林苗木行业的积累,在望城区光明村开启了一个集休闲观光、有机耕种、绿色餐饮于一体的农庄项目,他也是当时在光明村发展休闲观光产业的带头人。如今,农庄得到了众多游客、食客的青睐。

  农庄所在的地方好,项目基础优良,但在2014年,严建军却选择回到家乡坝塘镇,准备第二次创业。

  打造“耕食家园”,为乡邻解决就业

  “我在外面干了这么多年,也看到一些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比下来,家乡农村的变化却不大。”严建军说,由于家乡经济收入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村里大片田地荒芜,“看着都心痛”。

  在外打拼多年,个人经济条件变得优渥后,严建军总想为养育自己的家乡做点事。在他看来,家乡虽然发展较慢,但却拥有独特且丰富的山水资源。此外,坝塘镇近年来的交通条件明显改善,这些都为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看好家乡的山山水水,也想尽自己的力量,建设更美的家乡。”说干就干,2014年,在宁乡及坝塘镇政府的支持下,他在坝塘镇流转了500多亩地,打造他心中的“耕食家园”,并于去年开始对外营业。在这里,他融入生态种养、耕种体验、休闲观光、特色民宿等元素,并结合传统农耕文化,“我希望大家能在这里找到自耕自食的家园。”

  他不仅把一些原本荒芜的田地盘活了,还解决了30多名乡邻的就业问题。在经营过程中,他也有意把其他乡邻种养的优质农产品推荐给自己的客户。

  筹备商会,引回更多能人建设家乡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了我们更充足的信心。”今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严建军再次流转了1200亩地,计划在此打造一个田园养老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项目。

  “在保护山水资源的前提下,我们打算建一些小木墅,开辟生态菜地、稻田,提供一定劳力和技术支持。”严建军说,他会把杂草丛生的田地再改造成稻田,让其重新焕发生机。在这里,他希望让老人们既能找到田园生活又能悠闲养老,还能让老人的孙辈们体验农耕文化,“项目建成后,可以解决上百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这些天,严建军还在忙着修路的事。原来,附近一座水库旁有一条杂草丛生的路,这是众多农户进出之道。严建军投入20多万元,安排多台挖机,帮村民将路拓宽整平。

  严建军还作为一名发起人,正在筹备建立商会,他希望通过商会引回更多能人,共同建设美好家乡。                                                

【作者:记者 聂映荣】 【编辑:曾茜】
关键词:宁乡 创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