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智能:首创世界最高全液压履带桩架丨访单项冠军•探独门绝技⑤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登辉
当世人还在感慨深中通道让“伶仃洋里不再叹伶仃”时,出动“单项冠军”产品——旋挖钻机参与建设的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河智能”),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挑战。
而之所以被多项高难度项目“青睐”,正是因为山河智能“单项冠军”不止一项——继液压静力压桩机、旋挖钻机之后,全液压履带桩架于今年加入“单冠天团”。
夺得一项“单项冠军”已是难得,山河智能有何秘诀能“单冠三连”?近日,记者走进企业一探究竟。
秘诀1 为解决复杂问题而生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筑楼架桥要想“站”得稳,首先得把地基打好。然而要想紧紧“抓牢”地球表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地形地貌之时,负责深入地层的桩机,决定了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在山河智能副总经理朱建新看来,全液压履带桩架,正是这样一款专为解决复杂问题而生的产品。
站在首创世界最高全液压履带桩架前,抬头仰望它62米的“身高”,很难想象,它不仅可实现50米深的一次性成孔,还能根据需要“灵活走位”。
“这也是它的特点,”朱建新解释说,整机以液压驱动,包括行走、回转、卷扬,甚至双动力头工作装置等等,“相比传统的电动,它的体积更小,但能量更大。”
手中握的是“红缨枪”,脚上踩的还是“风火轮”。
全液压履带桩架的行走方式,可选择履带式和步履式底盘。
履带式底盘就像挖掘机的底盘一样,可连续行走;而步履式底盘就像人走路一样,脚抬起来一步一步走。
两种底盘各有特点,能适应的复杂场景也就更多了。
秘诀2 以需求导向创新产品
从首款产品面市至今,山河智能的全液压履带桩架已更新迭代了3代,“680、780……980,差不多10多个型号。”朱建新如数家珍。
推陈出新,也是为做到装备与工法协同创新。
听着朱建新对全液压履带桩架的介绍,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设备“说明书”,更是一本“发明书”:
发明双液压动力机组的耦合控制技术,解决了液压机组实现大功率和驱动多个工作装置时能量充分利用的问题;
发明双动力头协同驱动技术,解决了软土施工泥浆护壁的污染和塌孔、极硬岩石钻孔效率低成本高、穿越地下溶洞时成孔难和混凝土灌注严重超标难题。
……
诸多发明创新之中,不仅有应对不同工法的需要,也有为满足客户需求而孕育的新技术。
例如“多级组合型大角度变幅机构便捷立桅技术”和“上下车快捷分离机构”。
别看名字长,解释起来也不难。
超大型设备往往存在运输容易超高超重的问题。解决方案一般都是化整为零,拆了运、运到装。
但这又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传统的安装方式,即便过程顺利也需要一天左右。
而便捷立桅技术,使得安装不再需要吊车辅助,快捷分离机构则让安装像“拼积木”一样简便,从而实现了整机转运效率提升80%以上。“不仅为客户解决了运输难题,而且安装时间也缩短至几个小时。”朱建新表示。
秘诀3 稳固的核心科研团队
全液压履带桩架成为国家级单项冠军,实至名归。但18年来,研发人员为之付出的努力,也让人敬佩。
2006年,山河智能创始人何清华带领团队,分析国内外产品的优劣势,对全液压履带桩架进行自主开发。
研发之初,面对可借鉴产品少、缺乏实际经验以及产品大型化技术验证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等难题,何清华带领团队借鉴旋挖钻机和静力压桩机的设计理念、结构特点,以及控制系统的技术积累,对产品进行反复验证。
终于,2009年,首台样机下线;2014年,首台设备出口。
尽管经历了多年的潜心研制及沉淀,该项目核心研发团队始终稳固,“而且形成了老、中、青的梯次。”朱建新介绍,团队成员聚焦全液压桩架细分领域,不只对设备的结构、控制等技艺精湛,对产品的施工工法和应用也有深入研究和长期应用经验。
深圳地铁大直径硬岩咬合桩施工、韩国首尔现代总部大楼桩基础施工、韩国仁川机场桩基础建设、新加坡地铁地基改良、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地基改良……全液压履带桩架凭借高稳定性、便利性等优势,快步出海、广受好评,在韩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第一,并且打破了日本品牌的垄断地位。
记者手记
走进山河智能展厅,绝大部分产品的背后,都是原创技术。
“不抄作业,不躺平。”在山河智能的年轻一代看来,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并且甘于默默为此奉献。
以此次夺冠的产品为例,记者感受到,山河智能并没有把冠军当终点,反而是新的起点。正如该产品的研发团队成员所言,“冠军并不是永久的,我们还计划加大研发投入,到桩工机械发达国家和地区去,与顶尖品牌‘交手过招’,然后取长补短,站稳脚跟!”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