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在长沙 | 离开培训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家长不做家庭教育的“局外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实习生 陆卓荣
“之前辛辛苦苦赚钱,给孩子报培训班,就是不想让他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学科类培训被禁止,孩子成绩下滑怎么办?”“让孩子在学校里好好学知识,其余时间该玩就玩,该锻炼就锻炼,不是挺好吗?”“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关于“校外培训”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几位从未上过学科类补习班的“学霸”及其家长,比起其他人对学科类培训班趋之若鹜,他们认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比‘填鸭式’教学更重要”“不要把孩子的教育寄希望于别人,而自己变成了局外人”……
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
“我觉得上培训班都同学好‘可怜’,每个周末要上三四节课甚至更多,不仅要学语数外,其余科目也要补,连休息时间都没有。”9月19日,一见面,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二学生张力文就向记者感慨道,以前,他想在周末约上三五个同学出去玩,发现他们的时间都被课外培训挤得满满当当,连个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看周围的人都给孩子报了培训班,自己也想随大流。”张力文的爸爸也曾想过给孩子报几个培训班,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了张力文的拒绝。张力文的理由很简单:“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及时总结比什么都重要,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看着孩子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张力文的爸爸也打消了念头。
“最好的老师在学校,最好的学生也在学校。”周女士是一名高一学生的家长,她认为把重点放在补习班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课堂45分钟利用得好,不需要额外补课,孩子轻松,家长也轻松,这才是良性循环。”张棋是一位拥有十余年教龄的老师,孩子就读于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在她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专注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考试时不要粗心大意,这些都做好了,再去考虑其他的。”
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这些都能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干劲。
湖南师大附中毕业生、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的陈家骏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时看了科幻小说《三体》,让我感受到了物理世界的奇妙。”凭着对物理的强烈兴趣、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陈家骏在高中时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入选物理奥赛国家集训队、保送至清华大学,而他的学习秘诀则是厚厚一叠草稿和笔记本。
“我会把书上的重要知识点和自己做错的题目整理下来,抄到本子上,再做一遍,写上多种解题方法和自己的分析。”除了笔记,陈家骏的草稿纸也写得十分认真,字迹工整,题目的演算步骤十分清晰,他还会把草稿纸收集起来,变成复习时的“解题宝藏”。“这样做虽然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我认为能让自己对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并且能形成体系。”
1995年出生的熊朝晖是武汉大学在读博士生,今年年初,他凭借着丰厚的地理知识积淀在央视《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其实一开始,他并不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初一时,我的地理成绩一塌糊涂,后来在网上看到许多关于国内山川地理的知识,渐渐被吸引住了,每天坚持看坚持学,自己对地理也从陌生到熟悉直至沉迷。”熊朝晖告诉记者,因为对地理的热爱,从2012年考入大学以来,自己已走过全国33个省份,还把各地的历史风光都写在了近三十万字游记里,出版这本游记也是他今年的目标。
家庭教育,家长不要做“局外人”
对于“双减”政策,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二学生丁竣玥的妈妈李君丽期待已久。“孩子成绩不错,我们没有给她报过学科类补习班,这倒让我们成了其他家长眼里的‘奇葩’。”李君丽笑着告诉记者,在丁竣玥读小学时,写的作文像记流水账一样,自己也想过给孩子报一个写作培训班,夫妻俩商量之后,决定转换思路,开始带着孩子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每读完一本,一家人还会分享心得体会。“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不一样,我们不能‘拔苗助长’,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李君丽很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经过培训后写的作文虽然看起来像模像样,但是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从长远来看没有益处。”
“不给孩子报学科类培训班,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是‘放养’的。”李君丽告诉记者,自己和丈夫很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让她养成运动习惯,因为身体健康最重要,同时要拥有一个兴趣爱好,情操的培养也很重要。”每天练琴半小时、每周练两三次网球、周末游泳10公里……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丁竣玥早上六点左右起床,晚上十点左右休息,除了学习,这些兴趣爱好她一样都没有落下,每天过得充实又有意义,李君丽和丈夫也会尽可能地陪伴孩子,他们告诉记者:“家庭教育不要借助于外力,家长不能做‘局外人’。”
在周末和假期,张力文的爸爸则会带着孩子参加亲子运动、趣味观鸟、定向越野等活动,让孩子在自由探索中收获乐趣。2020年度洋湖湿地“感受湿地之美,共赏飞羽精彩”秋季趣味观鸟赛一等奖、2021年长沙市定向运动联赛短距离公开组第二名、2017WCA魔方公开赛三阶少儿组项目冠军……一份份荣誉也让张力文更加兴致满满。“家长也要转变观念,不要只盯着分数。”张力文的爸爸认为,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兴趣、特点,并且带着孩子动手、思考、观察。
“比起考高中、考大学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以后如何走得更远、更幸福。”长沙市雅礼融城学校校长向芳认为,比起分数教育更重要的是成长教育,优秀的家长要懂得如何和孩子互动,也要明白如何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真正关心孩子。“与其驱赶着孩子穿梭于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还不如静下心来研究孩子的成长规律,陪着孩子慢慢享受成长的过程。”
日前,在长沙晚报社联合长沙市教育局举行“‘双减’来了,学校主阵地如何提质”的论坛上,长沙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缪雅琴分享了她的观点,“很多家长总是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幼儿园开始‘抢跑’。还有的学生围着考试转,考什么就学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都是不对的。我们要知道,其实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起点没那么重要,终点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手记
减负担,不减责任
“双减”,并不意味着孩子“放养”、家长“放飞”,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了,家长的教育责任不能减。在采访中,很多学生和家长告诉记者,“学习,不只是考试,也不能只看分数。”
对学生来说,“双减”减下来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去接触新鲜事物,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未来也将拥有更多可能性。对家长来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教导,好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收入的多少,更不在于给孩子多报班、多陪课,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心陪伴,是家长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