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科学城新进展!湖大科创港桩基工程全面告捷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7日讯(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柯鸣 见习记者 李先强 通讯员 王蕾 康佳)3月26日,由中建五局三公司承建的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一标段)桩基工程全面告捷。在455余亩创新策源地中,建设者迅速集结、提速建设,已累计完成桩基施工1740根,最深桩长46米,单日最高打桩量突破98根。目前,项目全面进入基础及主体建设阶段。

据了解,该项目是湖南省着重推进的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成后将为上万名师生打造一座集教学、科研、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园空间,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湖南高等教育事业迈向全新高度提供强劲助力。

项目选址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质夹层,地下溶洞及溶岩填充物区域较多。“溶洞处理是桩基施工重难点之一。”项目技术部主任李任杰介绍,“相比于基岩区域,溶岩区域施工效率预期不足20%。这些溶洞可能充满沉积物,也可能完全是空置的地下空间,甚至可能连接地下暗河,导致水流四散,进一步增加施工难度。”

“溶洞处理必须小心谨慎。”项目团队采用“超前探测”思路,引进“超前钻施工”工艺,通过机器钻探准确了解地质情况和岩层分布情况,帮助项目提前了解溶洞分布位置。项目团队提前对桩端持力层及下部地质进行钻探,精准定位岩层薄弱点,在桩基布置时有效识别溶洞区域,显著提升桩基施工的可靠性。

面对无法避开的溶洞施工区域,项目团队采用钢护筒护壁、回填混凝土等施工工艺,有效加固、改善地基承受压力,确保地基承受能力。

施工现场,多台旋挖机、履带吊协同作业,1300余名建设者兵团作战,桩基作业面约达5.2万平方米,涉及桩基1740根,每根桩基成孔平均耗时仅2小时。

时间紧、任务重,建设者们“提速提质”有诀窍。打开后台,项目高效管理离不开智慧平台的“加持”,项目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发挥“眼耳口鼻”作用,将物联网技术连接各类施工设备,实时获取动态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发挥“智慧大脑”作用,合理安排钻孔、清孔及混凝土浇筑等工序之间的衔接,及时更新、优化施工部署,确保工程进度有序推进、各环节配合紧密。

据项目经理伍阳介绍:“每一根桩号是对桩基编制的一张身份证。”走进现场,可以看到桩基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对工程桩进行统一编号,并根据地勘报告、超前钻及设计要求等对每根桩的长度进行预判,形成桩基预计长度和砼理论浇灌量统计表,迅速帮助现场人员了解具体参数、精准计算混凝土浇筑量,确保工程桩与实际地质条件相匹配。

项目团队开创性地形成了“三快一准”施工操作法,即定位快、下笼快、灌注快、垂直度准,据生产经理李志华记录,班组日最高完成108根(2770余米)灌注桩的施工纪录。

此外,项目引入BIM技术,将设计模型与现场数字化关联,提前模拟桩位布局,避免传统放线误差。

随着桩基工程的完工,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项目突破“从0到1”关键一步,深埋地下的桩基,彰显出建设者们托举创新未来的决心。接下来,项目将全面进入基础及主体建设阶段,助力崛起国家级实验室、交叉学科中心、科创孵化器,打造成为“教育强国”的重要拼图。

今年以来,湘江科学城建设进展迅速,科技服务中心、湘江院士港、湘江创新港已经完成封顶,湖南钢铁技术研究院等项目不断刷新“进度条”,路网、园林绿化、新型电力系统、能源站等基础配套也正在加快建设中。

【作者:柯鸣】 【编辑:柯鸣】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