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老哥俩石头缝里开荒,励志猕猴桃挂满大山深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5日讯(记者 朱华)“荒了20多年的山,如今结满了猕猴桃,老哥俩真的不容易!”最近,茶亭镇谭家园村村民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都是村里祥云山上的变化。
祥云山处于茶亭水库附近,绕过水库,沿着简易狭窄的水泥路蜿蜒而上,转过几个急弯,就可惊讶地看见,成片的藤蔓在支架的支撑下铺满了山沟和山腰,踏着林荫钻进去一看,一串串猕猴桃从藤叶里争先恐后冒出了头,向主人报着喜,随手打开其黄绿色外衣,咬上一口,酸甜多汁、回味无穷。
20年荒山如何变成花果山?记者实地探访,聆听到了六旬老党员退休后奋斗六载,为带动乡亲致富种植“励志桃”的感人故事。
缘起:退休老党员要在荒山上种猕猴桃
手提着竹篮子,扯过一根藤蔓,躲在叶子后的一个个猕猴桃就露出了脸,两位衣着朴素、同样清瘦的老人谭小杰、谭应龙正熟练摘着果实。看到记者到来,谭小杰走到旁边的蓄水池洗了洗手,感慨道:“种植6年了,今年终于迎来了第一次丰产!”
今年66岁的谭小杰是位退休老干部,曾任雨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有着40多年的党龄。2012年退休后,他就琢磨着要为生他养他的家乡做点事,“想帮助乡亲们找点致富渠道。”
茶亭水库周边的山体大多是花岗岩结构为主,过去当地老百姓在山坡上见缝插针地开垦了部分梯田,以种植水稻为生。由于地表土壤深度不够,加上地形复杂,无法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一年到头难得有收成,渐渐梯田都荒废了,漫山遍野长满了荆棘和野草。
尽管紧邻美丽的茶亭水库,但没有好的项目和产品,吸引不了游客前来停留,村民们只能空守着风景,无法变现。 谭小杰听说,超市里的新西兰奇异果就是国外引进中国的野生猕猴桃改良打造的,原本无人问津的野果子摇身变成了好几元一个的高档水果,这让他萌生了一个念头:“祥云山上就有不少野生猕猴桃,说明当地适合种植,我想让大家都来种植猕猴桃,发展成当地特色产业。”
历程:六年种植路上艰辛不断
走访了多个猕猴桃基地后,2012年,谭小杰从湘西引进第一批红心猕猴桃苗子,请来当地几位村民,开始了在石头缝里开荒种苗的艰辛历程。山上开荒远不如平原容易,山体上泥土不多,不少地方仅有三四十厘米厚的土壤,除了除碎石、拔杂草、除荆棘,有的时候还要从别处运来泥土填塞。
2014年11月,谭家园村村支书谭应龙退休,和谭小杰一拍即合,老哥俩正式“搭伙”,共造“花果山梦”。2015年,两位六旬老人带领村民正式成立了安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6年来,谭小杰最大的梦想就是看到猕猴桃挂满枝头,然而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6年的猕猴桃种植路可谓波折不断。
“第一年由于不懂技术就埋下了隐患。”山上的“野桃子”居然还要买苗来种,一下子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谭小杰慷慨让村民免费取走部分苗回家种植,两三年后,精心种植下的猕猴桃却无一挂果,村民们纷纷挖掉了自家苗,当成个笑话。
纳闷不已的谭小杰跑到湖南省农科院请来专家把脉,“专家说,其实猕猴桃植株分雌雄,要按照8:1的雌雄比例种植,而我种的全是雌株,雄株被村民拿回家了!”
每年七八月份也是两位老人最发愁的时候,由于地势高,土壤太薄,导致蓄水能力不强,不抗旱不抗涝的猕猴桃树,有一年竟是“伤亡”近半!谭应龙说,“早几年我们都是一担担地挑水来浇灌,还是挺累人的。”
两位老人没有轻言放弃,带着几位村民,年年补种,四处取经,如今猕猴桃树已经发展到了400亩、两千多株,2016年开始部分挂果,今年终于迎来盛产期,预计可产出果实近五千公斤。
期盼:让高山猕猴桃成为当地特色产业
“别小看蓄水池,建造难度可不小,特别要做好防水,不然水就流走了。”指着山腰一汪碧水,谭应龙说,如今灌溉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基地里在山腰上修建了8个大小不等的蓄水池,今年更是通过电泵从水库提水,确保了水池装满。
每年投入一点,每年改变一点。如今的合作社除了成功种植猕猴桃,还尝试种植了桃树、梨树、冬瓜、南瓜、丝瓜、芋头,一片片丰收的绿意装点着大山,谭小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们的瓜果蔬菜,全部是菜枯、鸡鸭粪做肥料,不打农药和除草剂,确保有机生态!”
基地按照一百元一天的工钱长期聘请了9位村民,他们都是无法外出劳作又希望能在家门口赚钱的六旬老人,谭坤湖就是其中之一,他和妻子都在基地做事,一个月可以赚近五千元,他坦言,这比过去在家打牌好多,“希望猕猴桃能卖个好价钱,让基地规模再大一点。”
“猕猴桃明年还要继续加种,让规模进一步扩大。”6年下来,谭小杰已经先后投入了80多万元,依然不改初心,“猕猴桃树七年后才进入盛果期,管理好的话可以结果50年以上,未来发展可期。”
这几天,两位老人正在谋划9月15日举行村里的首届采摘节,第一次正式向外推荐祥云山高山红心猕猴桃,希望通过游客的到访,给村民带来更多信心。如果您愿意帮助他们,可以拨打电话15974279045(谭爹爹)。
>>我要举报